参考教材
❆王力《诗词格律》
❆龙榆生《唐宋词格律》
❆施东向《诗词格律初阶》
❆《声律启蒙》
一、韵:
韵包括:
韵头
韵腹
韵尾
以“光”为例
G u an g 光
G作为声母在押韵上面完全不考虑;
u为韵头,部分简单的韵没有韵头;
an为韵腹,有韵就一定有韵腹;
g为韵尾,部分简单的韵没有韵尾;
注意:不是每一个韵都有韵头和韵尾
二、韵脚:
以登鹳雀楼为例: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liu)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lou)
这里的流和楼就是韵脚,在诗里需要押韵的句子中最末一个字叫韵脚;
我们可以看到“流l i u”和“楼l o u”韵头并不相同,但是韵腹部分是完全相同的,这两个韵都没有韵尾。
三、韵书:
王力先生有一句著名的话:唐以前的人按口语押韵;唐以后的人按韵书押韵。从唐朝开始,为满足科举考试需要,制定了有统一押韵标准的韵书,所以唐代及之后的人都按照韵书押韵。
隋 陆法言《切韵》
成于隋仁寿元年(601年)目前只剩残篇没有完书;
《切韵》是有记载的最早的韵书,作为韵书史上划时代的产物,它继承和总结了前代韵书,是这一系列韵书的定型之作,在汉语语音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
共收193韵:
平声54韵,上声51韵,去声56韵,入声32韵,收字11500字;
《切韵》以当时的读书音为基础,兼顾古音、方言编辑成书,所描写的不是某时某地的一个单纯音系,而是该时期语音的综合反映。
“时俗共重,以为典规。然苦字少,复阙字义”(王仁昫xu评价此书不足,一个是收字太少,二是没有解释)。
唐 孙愐《唐韵》
成于唐天宝年间、开元年间;
“今加三千五百字,通旧总一万五千文,其注训解不在次数”
共收195韵:
平声上26韵,平声下28韵;上声52韵,去声57韵;入声32韵;
《唐韵》注意正字形,还增加了不少注解;
宋 陈彭年、邱雍(广韵)
成于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全名为《大宋重修广韵》
《广韵》对后世的影响巨大,没有任何一本韵书能超过他的影响;
共收206韵:
上平28韵,下平29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收字26194,注解191692字;
《广韵》收录了许多奇怪冷僻的字,之后40余年,又出了《集韵》收字53525(比《广韵》多27331字)。包含:正体、古体、或体、俗体,有的字多至九体,修订注解、收音归韵也有所改变,但是流传不广,对历代的影响也远不及《广韵》。
宋 《平水韵》
宋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刊于宋淳祐壬子(1252年)此书早已不存,因《古今韵会举要》沿用它的韵目为人熟知。
元人阴时夫《韵府群玉》,刘渊书中上声迥独用,拯与等通,阴书全部合并故减少一韵;
清钱大昕曾见过《平水韵略》金人平水书籍王文郁编,106韵,书前有许古金正大六年(1229)年的序,比刘渊早23年。
因为刘渊和王文郁都是山西平水人,后人就将这种分为106个韵部的韵书称为《平水韵》
《平水韵》将《广韵》书中通用的韵不基本都合并起来,此书后世流传最广,至今沿用。
四、押韵
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uang)
疑是地上霜(uang)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iang)
这里面的光、霜、乡就是押韵的,按照平水韵,他们都在同一个韵部;
王之涣《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en)
客舍青青柳色新(in)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en)
这里面尘、新、人也都押同一个韵部的韵;
为什么诗必须要押韵?
诗词曲赋都是韵文,必须要有韵律的美感。利用相同的韵在诗歌中造成周期性的重复,在吟诵者和聆听者听觉上造成一种回环的美感。诗句的**个入韵字往往给人暗示,当下一个入韵字按照预期的节奏来到时,人们的心理期待得到满足,这种回环的美感就会产生,而且对人的理解、记忆产生帮助。(施东向)
〖写诗仅押平声韵〗
平水韵三十个平声韵部需要记熟:
上平声
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
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词韵进一步将这个三十个韵归集为十四个平声韵部,需要记熟:
1、东、冬; 2、江、阳;
3、支、微、齐、灰(半); 4、鱼、虞;
5、佳(半)、灰(半); 6、真、文、元(半);
7、元(半)、寒、删、先; 8、萧、肴、豪;
8、歌; 10、佳(半)、麻;
11、庚、青、蒸; 12、尤;
13、侵; 14、覃、盐、咸
专用词汇解释:
宽韵,限韵
窄韵,分韵
险韵,和韵
邻韵,步韵(依韵)
出韵,次韵(依韵)
韵目,用韵
王力《汉语诗律学》根据这30个韵部各包括的字数多少,分为宽韵、中韵、窄韵、险韵四类;
1、宽韵
包括四支、一先、七阳、八庚、十一尤、一东、十一真、七虞。作诗用这些韵,字比较多,有较多的韵脚可供选择。
2、中韵
包括十三元、十四寒、六鱼、二萧、十二侵、二冬、十灰、八齐、五歌、六麻、四豪。作诗用这些韵,有较多的韵脚可供选择。
3、窄韵
包括五微、十二文、十五删、九青、十蒸、十三覃、十四盐。作诗用这些韵,可供选择的韵脚较少。
4、险韵
包括三江、九佳、三肴、十五咸。作诗用这些韵,可供选择的韵脚很少,属于比窄韵更少的韵。险韵用艰僻字押韵,人觉惊警险峻而又能化艰僻为妥帖,无凑韵之嫌,唐宋诗人中有故押险韵炫技,以显才华的。
上面所分宽窄,是按用韵从严的要求来说的。即无论绝句、律诗、排律,必须一韵到底,不许通押。
5、邻韵
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中关于邻韵的观点如下:所谓邻韵,即指韵音相近者。因其于韵书上排列相邻,故名为“邻韵”。必须指出,邻韵是因为韵音相近而为邻韵,并非是排列相邻而为邻韵。但其排列相邻,却是因为韵音相近的关系。
除“江”与“阳”、“佳”与“麻”、“蒸”与“侵”为罕见的特例之外,大约总依诗韵的次序,以排列相近而音又相似的韵认为邻韵。所谓“相近”不因上平声和下平声的界限而有所间隔。
根据《诗韵》、《诗韵目录》、《诗韵新编》及王力《汉语诗律学》,参照现代人作近体诗通押的情况,把可以通押的韵目试列如下:
一东二冬
三江七阳
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
六鱼七虞
九佳(半)十灰(半)
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半)
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删一先
二萧三肴四豪
五歌
九佳(半)六麻
八庚九青十蒸
十一尤
十二侵
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标准的格律诗,一般都是一首诗只能押一个韵,这种严格要求有时候会给作者带来不便,于是唐朝中期引入了邻韵的概念,即分属不同韵部的字,如果读音相近就称之为“邻韵”,比如“声”和“音”就互为邻韵。
到了宋代又出现衬韵(又称探头韵、借韵、孤雁出群),即律诗**句若用韵,就用邻韵,以衬托后面的本韵。这种借邻韵的方式仅限**句,被大多数诗人接受并风行一时,成为一种正格。
近代,鲁迅、郭沫若等前辈将邻韵的使用进一步扩大到全诗,也就是邻韵不再限于首句。王力先生在1977年出版的《诗词格律》一书中,将这种广泛使用邻韵的方式给予了认可。
6、出韵
出韵也叫落韵、窜韵、走韵,是指律诗在偶句韵脚上不用本韵之字,而用邻韵或它韵中的字,出韵与格律诗一韵到底的要求不和,是诗家大忌。诗出了韵,无论诗韵怎样高超都是不合格的。
7、凑韵
凑韵又称趁韵、挂韵脚,是指在韵脚上用一个与全诗意思毫不相关的字,硬凑的韵脚。比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若改为“黄河入海浮”就是凑韵
8、次韵
是古人“和韵”的一种形式,又叫“步韵”,它要求作者用所和的诗的原韵原字,其先后次序也与被和的诗相同,是和诗中限制最严格的一种,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想和。
和诗大致有一下几种形式:
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
依韵,也叫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次韵,也叫步韵,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据传始于白居易、元稹,称“元和体”。
9、分韵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指作诗时先规定若干字为韵,各人分拈韵字,依韵作诗,叫做“分韵”,一称“赋韵”。古代诗人联句时较多使用,后来并不限于联句。白居易《花楼望雪命宴赋诗》有云:素壁联题分韵句,红炉巡饮暖寒杯。
10、限韵
指定只能用某个韵脚,比如红楼梦中限韵红楼诸钗:
黛玉 限一东韵
看尽升沉皆转蓬,无凭莫拟问西东。
流年弹指花时倦,慵脸消春泪迹红。
淡借霜姿依旧月,闲摇碧色偶来风。
怜卿素怨题何必?事事从来梦后空。
宝钗限二冬韵
每怜菡萏一夕冬,冷落疏帘伴月钟。
案畔唯卿消寂寞,琴边凭尔道从容。
闲情自处花开谢,素态相安颦浅浓。
无觅好风酬意绪,青云淡看几千重。
湘云限三江韵
言笑偏宜异地腔,懒教惆怅对孤窗。
不吝芳樽十九醉,曾消心事二三桩?
风华吟倦塘迷鹤,画梦觉残月落江。
清瘦休怜人照水,好将燕子看成双。
元春 限四支韵
花开花落总离离,夕殿愁怀两不宜。
末路抬眉方道倦,浮生回首渐行歧。
三春聚散三生泪,一世升沉一步棋。
梦逝今朝君莫挽,来生唯愿是田篱。
迎春限五微韵
长爱时闲惯掩帏,红尘懒看是如非。
蛾眉浅浅清容倦,寒日萧萧冷色微。
孤枕可教说自守,鸳鸯莫与道同归。
他时我若为司命,愿使君卿背对飞。
探春限六鱼韵
别离莫与道唏嘘,本是孤芳爱自居。
花好偏逢春逝远,梦长岂奈月行徐。
酒阑已是飘零路,蕉下从今寂寞墟。
有意可教传尺素,当因憔悴不沉鱼。
惜春限七虞韵
心事经如墨迹枯,一拂一拭尽模糊。
悲欢聚散归风月,轩榭亭台剩画图。
寂寞成禅空亦是,繁华过眼有还无。
月明岂吝鲛人泪?好与贫尼作念珠。
妙玉 限八齐韵
蓬絮何求是处栖,繁花过眼自高低。
飞鸿影后浮光逝,明镜台中意绪迷。
肯使清愁轻日月,留将萧瑟叹云泥。
曹公不用金陵判,看取尘缘一任题。
巧姐限九佳韵
本来世事尽相乖,偶占金陵不识钗。
惯味悲欢安垄亩,懒将风雨忆京淮。
一腔惆怅繁华杳,十丈红尘画梦霾。
向晚凝眉非寂寞,野花零落在茅斋。
秦可卿限十灰韵
人生惆怅是徘徊,一段清愁著意裁。
水月镜花身后忆,流云密雨梦前来。
绝尘寂寞依稀倦,举世风华究竟哀。
鸿逝从来归寂落,痴人不必费心猜。
11、用韵
即押韵,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某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宋 欧阳修《六一诗话》:“退之笔力无施不可,而予独爱其工于用韵也”;同时也是和韵的一种,即以原诗韵为韵脚,而不按其次序。清 吴乔《答万季野诗问》:“用其韵而次第不同者,谓之用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