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去世三年,这个节日比较隆重,这也是最后一个祭日,亲朋好友要到墓地上,是送去花圈,冥币和一些食物进行祭典逝去的人。
祭奠三周年女儿该准备那些上坟东西今天回答不知道是不是有点晚 了。一般都是纸钱,元宝,要是你老爷喝酒抽烟的话,可以带一点他生前喜欢的烟,酒,另外还要准备柳枝插在坟上。如果他生前喜欢听收音机或者看电视,现在可以买到纸扎的,可以烧给他。在墓前祭祀祖先谓之扫墓或扫拜,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的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间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诎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隶佣丐,皆得上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拜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此便将清明与寒食并为一了)
而在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除了各家祭拜自己直系祖先之外,凡有「祖祠」或「祖庙」的就要合族举行祭祀典礼,称为「祭冬」。有的在冬至前十天举行,仪式隆重,祭后设宴招待亲友,深具敦亲睦邻的功能。
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也就逐渐延伸为扫墓。
三周年祭奠有什么讲究三周年很重要,因为在古代,父母去世,子女是要守孝三年的。
为什么是三年,而不是二年或者五年呢?因为在古代,孩子的哺乳期是三年,就想现在一样,三岁的孩子就可以去上幼儿园了,是可以*离父母了。
另外,三这个字也是有讲究的,所谓三,天、地、人之道也。所以,守孝三年。
尊亲死后,服满以前,居住在家,不饮酒,不吃荤腥,不能婚嫁,断绝娱乐和交际,以示哀思,称“守孝”。
对于活人来说,三年之后,才可以出门工作,解除这些禁忌。
所以,三周年,是对逝者做最后一次隆重的祭奠,对生人也是解除禁忌的过程,所以就更隆重一些,也就更加重要。
三周年祭奠需提前做好准备。聚齐家里较重要人员,安排好各自的班次,以每一个小家庭为单位,备好各自的祭奠用品,按约定的时间前往墓地祭奠。
届时大宴宾客,孝子哭往墓地祭奠,并焚烧众亲带来的纸扎冥品。
三周年祭奠毕,守丧大礼即告终。在很多地方,三周年才可以立碑。
孝子孝女应准备些纸衣服随纸钱一起烧掉,因为出殡时捎去的衣服,三年已经变旧了,需要添置新衣。
供品是大供,鸡、鱼、肉、肘子、丸子,果品是八样,点心五样每样三块。
过完三周年忌日后人可穿鲜艳一点的衣服,但不可穿戴太过鲜艳。
同时祭拜的时候烧的“纸钱”、“元宝”之类的东西也会特别地多。重点突出在于一个“隆重”,也就是体现出人们比较重视的心理。
有些地方,老人去世后,他的家人子女需要把家中的对联都换成紫色的,持续贴上一年或者三年。不过近年来很多人都不在乎这些外在的仪式了,仅仅保持着最基本的祭拜。
这种所谓的“纪念性日期”,对于已经去世的人而言,并没有什么区别,对活着的人更有意义。
现在因为时代变了,守孝在家三年基本已经不可能了,但是三周年祭奠还是很隆重的。这种“孝”礼一般人不会记得,但到了一定年龄,父母去世后,都会不自觉地去遵守。
三周年祭奠以下讲究:
1、按照传统礼仪,通常都要在三周年的当天去,即不可提前也不可延后(如有一位亲人建在,为表示对亲人尊重,应向前迎一天办理)。
2、祭奠当天,逝者的儿女及家属(或兄弟姐妹及家属)都应参加。而纪念逝者通常是不主动通知亲朋好友,亲朋好友问及此事,可以告知时间安排,邀请参加。
3、为了突显三周年的隆重,以及家属对逝者的思念,应将逝者的福位用鲜花进行装点。同时根据逝者生前的个人喜好、性格、职业、做事的风格等作为主题,并切合园区福位实际情况等进行整体布置。
三周年祭奠的流程:
祭奠当天,要按家中*亲顺序及辈分顺序进行站位开始祭奠。祭奠开始播放轻柔的祭奠音乐,之后由主持人伴随音乐宣读祭文,祭文内容会根据每个逝者的不同的情况来制定。
之后伴随祭文引导,遵循民俗应由家中长子(或长女)向逝者敬献三杯清茶,再按家属亲近关系及辈分依次进行祭奠,斟酒、摆放供品(水果、点心、食品等)、敬献鲜花,行礼(叩拜礼或鞠躬礼),最后由主持人宣布祭奠活动结束。比较普遍的“讲究”是:一般亲人去世三周年是比较隆重的一个日子,*缘亲近的亲戚们会提前商量好聚集在一起,去祭拜亲人,同时祭拜的时候烧的“纸钱”、“元宝”之类的东西也会特别地多。重点突出在于一个“隆重”,也就是体现出人们比较重视的心理。
有些地方,老人去世后,他的家人子女需要把家中的对联都换成紫色的,持续贴上一年或者三年。不过近年来很多人都不在乎这些外在的仪式了,仅仅保持着最基本的祭拜。其实所谓的三周年、一周年、十周年等等说法,都只是在世的人们对已经去世的亲人的思念。
有很多人在亲人去世之后心中仍然会牵挂着亲人,内心始终无法释怀,这种牵挂的心绪在内心积压久了,就会影响一个人的心情和身体健康。这种时候就必须释放内心积压的情感,所以人们就特别隆重地去对待一些比较有纪念性的日期。
这种所谓的“纪念性日期”,对于已经去世的人而言,并没有什么区别,真的想要对一个已经去世的人好的话,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多思念他。曾经有一位名人说过,一个人在世界上最后的痕迹就存在于人们心中,当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忘记了他的时候,这个才算真正的死去。所以让亲人永远活在自己心中,就是对已经死去的亲人最好的祭奠。
至于那些外在的形式,其实都是做给活着的人看的。人们需要通过这些外在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来抒发内心积蓄的情绪,来证明自己的“爱”。
综合而言,亲人去世三周年其实并没有太多的讲究,只要内心不忘亲人的过去,然后郑重严肃地祭拜一番即可。吉林这边三周年祭祀也就是烧点纸,比较简单,辽宁则相对重视一些,像“办事情”一样,亲戚、朋友和邻里都要参加,由于哥哥比较忙,所以这次母亲的三周年祭祀仪式主要由我张罗,仪式怎么办,办到什么程度,都与哥哥姐姐和弟弟通好气,我和姐姐全家出动,提前三天到我侄子家做准备工作,买菜,置办纸活、贡品、跟侄子他们研究安排亲戚来了后住的地方等等,侄子为这次活动提供了很大方便,侄子是长孙,还真像个长孙的样子,侄媳妇这几天累坏了,里里外外都要找她,侄女对爷爷奶奶的坟茔地也很重视,常常提出自己的主张,我女儿每次这样的活动都一定要参加,这些孩子们真是好样的,作为长辈,心里的感觉就是两个字:欣慰。其实准备工作我一个月以前就开始了,由于三周年祭祀仪式相对比较简单,本着既不丢面子又节俭的原则,没有请阴阳先生,对于一些仪式的程序和“说道”请教了几个人,再上网查一查,还不错,正日子四月二十六日正好是黄道吉日,早上五至七时又是吉时,至于《通关文碟》,我半个月以前就写好了。 一、扫墓。把墓地周围收拾干净,也防止烧纸活时发生意外。 二、摆置纸活。选择早上主要是因为辽宁这边对祭祀烧纸比较限制,怕引起火灾,免得有人干涉,在祭祀程序上我们尽量把烧纸活的时间提前,**时间烧纸活。纸活基本按阳间的实用模式摆放。楼和金银库都须装上烧纸及元宝、锞子等冥资。给守库的曹官、阴司每人身上挂上一串金银纸锞,半个烧饼,表示向他们发了钱粮。开出封条在金库银库门上加封,两条俱书“2010年4月26日封”字样,《通关文碟》,贴在楼的下层门前,烧纸每人有份,自己花自己的钱,但是放到一起烧。 三、上贡品,上香。地域的不同贡品的多少和品种也不同,辽宁这边要求五杯酒,五样菜,五碗饭,三样水果,馒头是特制的大馒头,儿女每人一份(十个)。 四、放鞭炮。主要是告诉老人:儿女和子孙们给您烧三周年来啦。应该全身穿白,到坟前烧纸祭奠,像过丧事一样,*猪宰羊,布置祭堂,来客祭奠,祭礼繁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