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马指的是什么(诗中的胡马指的是什么)

“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里的胡马究竟暗指的是什么?

“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里的胡马究竟暗指的是什么?

战国以前,游牧民族实力还先对弱小无力侵占阴山南麓,汉族先民一直在此戍边,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到战国时期,以匈奴为代表的北方游牧民族逐渐成长,但还不具备真正威胁阴山南麓的实力。即使是长平之战元气大伤后的赵国,依然能够全歼匈奴的十万大军。秦国统一六国初期,匈奴趁着中原混战时期,逐渐发展壮大,并趁*占据了阴山南麓的河套地区。秦始皇在公元前214年派遣蒙恬将军征讨河套地区,歼灭匈奴数十万大军,吓得匈奴“十年不敢南下而牧马”。到秦末的时候,匈奴又趁着中原内*陆续征服了楼兰、乌孙、呼揭等20余国,控制了西域大部分地区,成为当时北方最强大的民族。

匈奴在“白登之围”中,更是能集结四十万精锐骑兵的强大力量,并且控制了整个阴山地区,开始频繁侵袭中原腹地,已经逐渐成长为汉朝的心腹之患。“白登之围”后,汉朝潜心恢复国力,不惜以公主和亲来争取复仇的时间。经过汉文帝,汉景帝两代帝王精心筹备,到汉武帝时期,终于发动了长达百年的反击匈奴之战。卫青,霍去病率领汉军经过三次重大战役:河南,漠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封狼居胥,最终取得了反击匈奴的决定性胜利,从根本上解决了匈奴经阴山南下侵袭中原的问题,也导致匈奴彻底失去了阴山。从此南匈奴南迁归附汉朝,北匈奴远遁漠北,汉朝得以控制阴山这个战略要地。

到了东汉时期,大将窦宪、耿秉走出朔方郡鸡鹿塞,南单于走出满夷谷,度辽将军邓鸿出稠阳塞。三军在涿邪山会师。和北单于在稽洛山开战,大败之。追赶北匈奴各部到达和渠北醍海,*一万三千多人,俘不计其数,出塞三千多,登上燕然山,中护军班固受窦宪之命刻石记功。之后东汉又在后来的金微山之战中彻底解决了历时三百年之久的匈奴之患。诗人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是强盛的盛唐时代。在盛唐时期,其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唐人的自信心是极强的,但即便如此王昌龄依然感慨“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由此可见阴山地区对于中原王朝的重要性。自古阴山地区的边关饱受胡马侵袭,因此不让胡马度过阴山也成了边地汉族军民的共同心愿。

胡马指的是什么人?

胡马[húmǎ]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2个义项

胡马,汉语词汇。

拼音:húmǎ

释义:泛指产在西北民族地区的马。

HuHorses

西北民族地区的马

1、泛指产在西北民族地区的马。

《文选蘇武.诗四首之二》:“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

2、指胡人的兵马、军队,匈奴南下的牧马。

汉·邹阳《上吴王书》:“臣*救兵之不专,胡马遂进窥于邯郸。”

《汉书·匈奴传赞》:“使边城守境之民父兄缓带,稚子咽哺,胡马不窥于长城,而羽檄不行于中国。”

唐·王昌龄《出塞》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杜甫《洛阳》诗:“洛阳昔陷没,胡马犯潼关。”

明·李梦阳《胡马来再赠陈子》诗:“冬十二月胡马来,白草飒飒黄云开。”[1]

清·孙雨林《皖江*·遭擒》:“俺只料胡马前来把战挑,那知同胞反与咱兵鏖。”

●胡马①依北风,越鸟②朝南枝。

出自《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古诗十九首”是对汉末无名氏所作的十九首五言诗的统称。这两句意思是鸟兽尚依恋故土,何况是人呢。还出自于韦应物所作的《调笑令》。①[胡马]北方所产的马。②[越鸟]南方的鸟。

●杜甫《房兵曹胡马》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韦应物《胡马》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王昌龄的《出塞》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名流千古请?

胡马:泛指产在西北地区的马。胡人:古代对北方、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出自《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不教胡马度阴山胡马指的是什么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房兵曹胡马是什么意思

《房兵曹胡马》是表现杜甫早期俊朗洒*风神的咏物言志代表作。诗人以极为精练的语言,对骁勇善战、义干青云的胡马进行了栩栩如生的刻画,使读者不仅欣赏到胡马的俊健的体形,更为它所呈现出的精神感奋不已。

前四句写实,描述马的形态。首句交代胡马的产地,来自“大宛”。二句写好马的形象、特征(瘦),“锋棱瘦骨”,把与人相若、神健气清、并夹裹着凌厉之风的神骏形象摆在读者面前。接着,三、四句从静动两方面续写马的形态,尖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耳、蹄轻,生动地描写出马的体态的俊健。后四句重在写虚,写马的精神。第五句写胡马勇往直前、所向无前,所向无远道,没有障碍、视空阔为无物的精神。这样一种凛然无畏的气度,有了它,人就可以临危不惧,可以生死相托了(第六句)。至此,马的豪迈之气,作者的赞许之心,便表露无遗。末句是有力的收束,总揽上文,给读者以阔大的想象空间。此诗章法有序,布局井然。一、二句写其骨相不凡,三、四句写其体态雄奇,五、六句写其气概品质,七、八句总揽全篇,揭示主旨,而重点在于胡马的“不凡”,以此为主脉,描刻形容,不即不离。同时,句句写马,而又处处关人,以健马喻人、喻猛士,以马的大气象、大志向,来喻人的精神,喻杜甫的品格与志向——尽职尽忠、和对家国的责任感、使命感,豪迈之情溢于言表。体现了杜甫咏物诗“遗形取貌”的特点。最佳答案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注家一般认为作于开元二十八年(740)或二十九年,正值诗人漫游齐赵,飞鹰走狗,裘马清狂的一段时期。诗的风格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取的精神。

诗分前后两部分。前面四句正面写马,是实写。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它来自大宛(汉代西域的国名,素以产“汗*马”著称),自然非凡马可比。接着,对马作了形象的刻画。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提出“六法”,**为“气韵生动”,第二即是“骨法用笔”,这是作为气韵生动的首要条件提出来的。所谓“骨法”,就是要写出对象的风度、气格。杜甫写马的骨相: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勾勒出神峻的轮廓。接着写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锐利劲挺,这也是良马的一个特征。至此,骏马的昂藏不凡已跃然纸上了,我们似见其咴咴喷气、跃跃欲试的情状,下面顺势写其四蹄腾空、凌厉奔驰的雄姿就十分自然。“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前者写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从骑者的感受说,当其风驰电掣之时,好象马是不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诗人刻画细致,维妙逼真。颔联两句以“二二一”的节奏,突出每句的最后一字:“峻”写马的气概,“轻”写它的疾驰,都显示出诗人的匠心。这一部分写马的风骨,用的是大笔勾勒的方法,不必要的细节一概略去,只写其骨相、双耳和奔驰之态,因为这三者最能体现马的特色。正如张彦远评画所云:“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历代名画记》)这就是所谓“写意传神”。

诗的前四句写马的外形动态,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用虚写手法,由咏物转入了抒情。颈联承上奔马而来,写它纵横驰骋,历块过都,有着无穷广阔的活动天地;它能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就足以使人信赖。这里看似写马,实是写人,这难道不是一个忠实的朋友、勇敢的将士、侠义的豪杰的形象吗?尾联先用“骁腾有如此”总挽上文,对马作概括,最后宕开一句:“万里可横行”,包含着无尽的期望和抱负,将意境开拓得非常深远。这一联收得拢,也放得开,它既是写马驰骋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志向的写照。盛唐时代国力的强盛,疆土的开拓,激发了民众的豪情,书生寒士都渴望建功立业,封侯万里。这种蓬勃向上的精神用骏马来表现确是最合适不过了。这和后期杜甫通过对病马的悲悯来表现忧国之情,真不可同日而语。

南朝宋人宗炳的《画山水序》认为通过写形传神而达于“畅神”的道理。如果一个艺术形象不能“畅神”,即传达作者的情志,那么再酷肖也是无生命的。杜甫此诗将状物和抒情结合得自然无间。在写马中也写人,写人又离不开写马,这样一方面赋予马以活的灵魂,用人的精神进一步将马写活;另一方面写人有马的品格,人的情志也有了形象的表现。前人讲“咏物诗最难工,太切题则粘皮带骨,不切题则捕风捉影,须在不即不离之间”(钱泳《履园谈诗》),这个要求杜甫是做到了。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秦汉时期的"胡马"主要指当时北方的哪个少数民族?

东胡是一个古老的游牧为主的民族,自商代初年到西汉,东胡存在了大约1300年。东胡语言属阿尔泰语系。“东胡”一名最早见于成书年代是先秦的《逸周书》,《逸周书·王会篇》提到“东胡黄罴山戎戎菽”,在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流域发掘的东胡人墓葬被认为是对上述说法的旁证。

春秋时期,东胡居住在燕国北部,《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燕北有东胡、山戎”。战国时期,东胡居住在燕国和赵国北部,这个时期东胡最为强盛,号称“控弦之士二十万”,曾多次南下侵入中原。

秦汉之际,东胡逐渐衰落。公元前206年,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击败,余部聚居乌桓山和鲜卑山,形成后来的乌桓族与鲜卑族。从此东胡的名字从历史上消失。美国好象是蒙古的吧匈奴撒笨!!!匈奴匈奴撒“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当时主要的是匈奴好像是匈奴最先浮出的当然是韦应物的“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天苍野茫的燕山下,似乎有沙有雪,是戈壁还是大漠,我不知道,当然还有**如*的落日,塞外一匹迷路的马儿,东望西望,找不着回家的路。

搜索记忆,翻了几本书,又有了其它的一些句子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拨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

漫漫征途,不尽古歌。胡马倾倒天下,迷醉千年。

应该是匈奴吧匈奴就是匈奴羯 氐 匈奴 抑或是 羌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