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的开国六公爵之中,曹国公李文忠位列第三,排位仅次于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而在位于鸡笼山的明朝功臣庙中,岐阳武靖王李文忠在二十一位功臣中也是名列第三,位居中山武宁王徐达、开平忠武王常遇春之后。由此可见,李文忠在明朝的建立和明初平定天下的进程中功勋卓著。李文忠不但是明朝的一位名将,据《剑桥中国明代史》记载,李文忠是朱元璋至亲中唯一有学识之人,因此他也是朱元璋的一位重要谋士。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他的母亲是朱元璋的二姐朱佛女。朱佛女嫁与丈夫李贞后,生下一子李文忠。但在1351年时,年仅36岁的朱佛女就病逝了。此时李文忠年仅12岁。
这时的朱元璋已是郭子兴队伍的一名将领了。在兵荒马*的年月里,李贞也家财散尽,无奈与儿子从家乡盱眙长途跋涉,来到了滁州投奔了朱元璋。
朱元璋早年家贫,幸得二姐朱佛女一家接济,所以朱元璋对失去母亲的李文忠非常厚爱,并且让李文忠改姓朱,收养其为养子。
朱元璋非常重视对李文忠的教育,特意延聘著名学士胡翰、范祖乾教授李文忠学业。李文忠生性聪慧,也不负朱元璋的苦心,品行和学识都很优秀。
李文忠不但在学业上通经晓义,在军事上也很有天赋。19岁时,他就初露锋芒,率部在池州大败赵普胜。而后乘胜拿下青阳等四县。20岁时,李文忠已升至亲军总指挥,驻守建德,成为朱元璋军中一位独挡一面的高级将领。此后,李文忠又在严州出奇制胜,痛击张士诚,立下大功,升迁为同佥行枢密院事,成为一名正四品的大员。
李文忠既有勇,又有智,可谓智勇双全。1362年,张士诚集中十万兵力扑向诸全。当时守城的将军是谢再兴,这个谢再兴就是朱元璋侄子朱文正的老丈人,也是徐达的老丈人。他请求李文忠紧急驰援,李文忠于是遣同佥胡德济驰援谢再兴,仍挡不住张士诚部。而这时李文忠再无援兵可派。兵不厌诈,李文忠情中生智,四处扬言徐右丞等大将将即刻支援诸全。张士诚闻言信以为真,心生惧意。于是连夜率部撤退。此时,胡德济、谢再兴趁敌混*之际发动袭击,反败为胜,守住了诸全。
此后,李文忠在义乌、新城、杭州等地多次与张士诚部作战,均取得胜利。在余杭一战中,李文忠劝降了余杭守将谢五。谢五是谢再兴的弟弟,谢再兴因对朱元璋心怀不满,早已和弟弟投奔张士诚。李文忠性情宽厚,力排众议,没有将谢五及谢再兴的儿子斩*。杭州守将潘元明受此感召,也开城投降,李文忠一举占领杭州。其部下军纪严明,秋毫不犯。李文忠因占据杭州,俘获降兵、接收粮草,战果丰硕,因此升至浙江行省平章事,加封荣禄大夫。
朱元璋称帝后,李文忠仍然征战沙场。1369年,他作为常遇春的副手征讨北元,逼得元顺帝出走应昌。队伍南归时,常遇春在柳河川*卒,李文忠临危受命,代理常遇春职务,并指挥队伍在马邑一带,大败北元残兵,活捉平章刘帖木和敌将*列伯,歼敌万余人。
此后,李文忠与徐达再次北征,元昭宗北逃,其嫡长子及后宫、皇室和文武**被李文忠擒获。李文忠因此晋封曹国公,授左都督,进入权力中心。
李文忠在任职左都督后,多次对朱元璋擅*功臣的作法提出批评,并且对朱元璋理政时重用宦官表示不满。对李文忠的劝谏,朱元璋一开始并未气脑,可也没有采纳。可李文忠基于对国家的忠心,仍然苦心劝谏,这可惹恼了朱元璋。朱元璋一气之下,将李文忠拿下。幸亏马皇后及时出手搭救,李文忠这才幸免于难。
1383年,李文忠出任国子监祭酒。也是在这一年,李文忠身染重疾。在次年的三月,46岁的李文忠去世,死后配享太庙。
李文忠一生驰骋沙场,征讨张士诚、追击北元,为明王朝立下卓越功勋。他性情宽厚,器量沉稳,为国家命运不惜冒死劝谏皇帝,最终也因此失势。有学识而又忠诚,李文忠的名字是对其一生的精准概括。值的一提的是李文忠这样一位忠勇的名将,他的长子李景隆却丝毫不似其父当年。李景隆承袭了父亲的曹国公爵位,却靖难之役中,一败涂地,连负朱棣,葬送了朱允炆的大好局面。在朱棣军逼近南京城时,他又开城投降,投入朱棣的怀抱,深负朱允炆厚恩。真是虎父犬子啊!
明朝护卫将军李文忠和李元福是什么关系?1、李元福仅见于前马井村《李氏家谱》记载
:“明世袭护卫大将军李元福,金陵(南京)李家胡洞人。”
其他史料,找不到记载
2、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小名保儿,江苏盱眙人(今安徽省明光市)[1],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曹国公,明朝开国的著名将领、谋臣。
李将军列传的翻译李广属下的军官和士兵们,也有人得到了侯爵之封。李广曾和星象家王朔私下闲谈说:“自从汉朝攻打匈奴以来,我没有一次不参加。可是各**校尉以下的军官,才能还不如中等人,然而由于攻打匈奴有军功被封侯的有几十人。我李广不算比别人差,但是没有一点功劳用来得到封地,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我的骨相就不该封侯吗?还是本来就命该如此呢?”王朔说:“将军自己回想一下,难道曾经有过值得悔恨的事吗?”李广说:“我曾当过陇西太守,羌人有一次反叛,我诱*他们投降,投降的有八百多人,我用欺诈手段在同一天把他们都*了。
李将军列传选自哪里《李将军列传》选自《史记》卷一百零九,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史传文。通过描写被誉为“飞将军”的汉朝名将李广的机智勇敢、廉洁宽厚,以及有功不得封爵,最后被迫自刎的不幸遭遇,塑造了一位悲剧英雄的形象。文章叙事突出重点**,善用对比手法,注重细节描写,是《史记》中的传记名篇。
明朝将领李文是哪里人?死后葬在哪里?后人是谁李文(1405-1489年),陜西行都指挥使司西宁卫(今青海省西宁市)人,祖籍陕西省华阴县,李英从子,明朝军事将领,封高阳伯。
明天顺四年(1460年)8月,瓦剌部兵犯大同,李文因指挥失误,致使瓦剌军队突破雁门关,占领了今天的山西代县等地,李文也因此被削夺了高阳伯的封号,并被降职使用。明宪宗成化九年(1473年)李文乞休回家,得到了朝廷的批准。戎马一生的李文开始了在西宁的闲居生活。
李文被封高阳伯后,其家也就从东土司李英家族分化出来,回到青海后,李文便在今天的西宁南川建立了土司府,史称西土司衙门。明弘治二年(1489年),李文病逝于西宁,并葬于旱坪山麓,享年84岁,感念李文的功绩,明王朝依旧追封他为高阳伯。
他的后人是今青海省西宁市西部三其村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名叫李永蔚,于上世纪90年代过世了。据李永蔚生前回忆,解放前,西土司衙门已经迁到了今天西宁市三棵榆附近,因为土司衙门大门上有一块“大夫府”的牌匾,当年土司衙门前的那条道路也就被人们称为了“大夫巷”。只是,到了末代土司李沛霖时,家道已经中落,李永蔚的父亲只好带着家眷流落到三其村谋生。在帝陵附近的山陵。皇后附葬帝陵,并附祀太庙,废后则另葬;自宪宗开始,升为太后的妃子亦可附葬先帝陵内,但不附祀太庙。明英宗前,妃嫔实行殉葬制,死后葬入山陵内或帝陵附近,但都附享陵内。据不完全统计,太祖、太宗、仁宗、宣宗和景帝五位皇帝殉葬妃嫔共70余名,其中太祖妃嫔殉葬的就达38人。在皇帝之前死去的妃嫔一般葬在金山。
李文是谁?是什么身份?李女,父亲李敖,母亲王尚勤。小时在台湾读书,长大去往美国。华裔科学家
李文是李敖的私生女,她的母亲是李敖好友王尚义的妹妹王尚勤,当时,李敖面临着被逮捕的危险,不得不与王尚勤分手,王尚勤赴美读书,不久后,王尚勤发现自己怀孕,告诉李敖,李敖要她打胎,但是由于当地法律不允许打胎,于是李文就出生了。后来,王尚勤嫁给文乃见,李文就由李敖抚养,不久后,李敖入狱,为了不牵连女儿,李敖让母亲带着李文到美国四姐家寄居,由于李文在美国出生,所以具有美国国籍,也就是在美国念书,这期间,李敖的母亲在儿子出狱后,返回台湾,李文移居母亲家中,却不幸受到继父的骚扰,高中毕业后,李文和一位美籍香港人结婚,当时只有18岁,一年后,生下女儿,女儿半岁时,李文离婚,在父亲的支持下考入哥伦比亚大学,一直读到博士。2002年,李敖的母亲病危,李敖急召在美国念书的女儿回台湾,之后,完成博士学业的李文移居北京。 叫这个名字的太多了你问的是哪个?有一个女明星,叫李玟,还有李子文,李嘉诚妹妹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