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出家原因肯定不只一种。如果图中是他老公,出家也可以常回家看看。如果图中不是她老公,那她就出家就是为了天下为公(公,老公),四海为家(有男人的地方就是家)。
皈依佛门有什么好处皈依佛门有成为佛的**的好处,是受戒的基础,减轻业障,能积广大的福德,不堕恶趣,人与非人(鬼神)均不能扰*,一切好事都会成功,能成佛道等好处。
女性皈依后要注意什么皈依后首先要学习 学习佛的智慧 把它变成自己的智慧
既然皈依了,那就已经是佛**了,那么言行举止都要符合一个真正佛**的标准,女生如果穿裙子过膝最好,其他穿着都如此义推类。
皈依后,要把三皈依戒法落实在行动上。自皈依佛,就不皈依外道邪魔;自皈依法,就不皈依外道典籍;自皈依僧,就不皈依外道邪师。不可受了三皈依,还去信外道、气功等。至诚求受三皈戒法者,能得**善神佑护。三皈**要深信世出世间因果,慎独自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要相信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实存,至诚求生净土。行为上孝顺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修十善业。要身心柔软,具慈悲心,淡化我执,放下我慢,身心清净,则世界净。庄严国土,人人有责。所以你的行为、你的人格、你的气质,都要有一个大的改变。
皈依佛 皈依觉 ---------觉悟
皈依法 皈依正---------正知 正见
皈依僧 皈依净--------清净无染皈依后的注意事项:
在皈依三宝后,有些事是我们应作的,有些事是我们不应作的,这些称为‘皈依学处’。皈依学处分为三宝共同的学处及不共的学处。共同学处是皈依三宝后该守的行持;不共的学处是指因为皈依了三宝中的某一宝而该作或该戒的事行。 在不共学处中,分为该戒除避免的事行及该奉持的事行两种。该避免的事行称为‘遮止学处’ ;该奉持的事行称为‘成办学处’。
遮止学处有三条:
(1)因为皈依了佛,我们不宜再依止世间各种天神、土地公及龙族等等。这些生命形式,不过是与我们一样的凡夫而已,并未超*生死,所以绝无能力利益我们的未来生,亦不堪作我们的依止对像。这些凡夫众生,的确有少许能力,但却并无像佛陀般的德行及悲心。在我们供养这类众生时,他们或许会把少许世俗上的好处给我们;但一旦忘了供养,他们可能像人类一样小器,马上便会反脸、施害我们。作为佛**,我们亦不宜与父母及家人不协调。如果你的家族一向有祭天、祭地等传统,我们亦可以参与供养。在供养时,我们应以同辈友人的心态作供,奉上水果及茶等,请他们给予世间顺缘或起码不要加害,但我们不可以由心依止,否则便积下了因缘于未来生为他们的下属,而且亦违犯了皈依佛的遮止学处。
(2)既皈依了正法,我们便要依止佛陀的教法行持,不应作与佛法相违的事。在正法中,最中心的基础便是不可伤害其他性命,包括昆虫等。所以,我们至少要做到不*生。在人生中,我们当然不免会在无意中踩死昆虫等。在我们小心爱护生命之余,若无意地踩死了昆虫等,并不算违犯了皈依法宝的遮止学处。但如果我们有心地*生,便马上违犯了这学处了。譬如说我们去餐厅时,亲手指著一尾鱼,叫餐厅为我们*死及烹调,吃时觉得十分满意,这便是圆满的*业了。自己不*而叫人代*,果报比自己亲手*更重。有人喜欢去海鲜餐馆用膳,所以尤其要小心,决不可直接参与*生。不吃素的人,只可食用已死及非为自己*的肉。有些地方的文化中,不单把动物*死,更要以**的方法*害,例如慢慢放*、活活地把它们晒干或活蒸等。由于这种*法令众生受的痛苦更大,此*生的业力及果报亦更大。如果我们不单自己戒*,而且更教人戒*,对自己、该人及其它众生都有甚大利益,而且更会令自己长寿。
(3)既皈依了僧宝,我们便要避免与恶友来往。什么是恶友呢?是那些教导及引诱我们伤害众生、不依因果的人。在初皈依时,由于我们自己对三宝的依止未够坚定,很易受人唆摆,所以必须小心保护自己的依止心。一旦有了真正的依止心后,我们就不怕别人的不良影响了,甚至以后还要以悲心去引导他们向善。‘有真正的依止心’的定义是什么呢?在古印度有一座很大的那兰陀佛教大学(梵名nalanda,位于印度中部现今称为**har省份的地方),学校内有很多学僧。有一次,***教军队攻占了该地,包围了大学,**守在门外命学僧一个一个挨著排队走出来。在门口,学僧被给予选择权,要命的便要发誓放弃对三宝的依止,要坚持三宝**身份的便马上处死。在这情况下,如果你宁舍命亦不舍依止,这便是‘有真正的依止心’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但不可真的放弃依止,甚至在开玩笑中说说亦是不恰当的。
以上为三条遮止学处。
成办学处也有三条:
(1)既依止了佛陀,便应对任何佛的形相视为真正的佛,不论其为金的、银的、泥的或纸上印的。我们不应把佛像当货物般售卖或典当,亦不可视之为世间财宝般而把金的放在坛**,把泥的藏在一旁。既然这些都视为真佛,便不分金的或泥的了。此外,我们不可不礼貌地以手指佛像或佛画等,亦不可把佛像或佛画等放地上。在评论佛像或佛画时,我们应小心自己的用词,只可说:‘我觉得这佛像的雕工不太高明!’等话,而不应在不留意间说出:‘这佛像真丑!’一类的话。
(2)既依止了正法,当视一切经论为真正的法宝,不可放地上或在其上跨过,亦不可卖经书以糊口。法宝乃三宝中的主要依止对像,所以它比佛宝及僧宝还要高。严格来说,把经书放在佛像头顶是没错的,但把经书用来垫佛像却是违犯学处的。
(3)既依止了僧宝,必须对其尊重。四位凡夫比丘僧在一起,我们必须视为住持僧宝。所以,我们不但不可不敬僧众,就连在地上的一角破袈裟亦不应跨过。
以上为三条成办学处。
除了以上的六条,我们也要依止共同的学处,奉行十善。在每次饮食时,我们应在心中首先供养三宝,然后方进食。这是为我们自己积累功德及为表尊敬而作的,并非佛陀等需要饮食或喜欢我们去讨好。在皈依仪式后,我们每天要日三次、夜三次诵念皈依文。皈依文有许多版本,最简单的版本莫过于‘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三句了。在日后,我们还应随自己的能力多闻法、亲近善知识及随力受戒而奉持等。如果我们发现自己违犯了上述学处,便应至心忏悔,在三宝前重新依止。
其关键是至诚恭敬。印光**嘱咐我们:‘入道多门,唯人志趣,了无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诚,曰恭敬。此二事,虽尽未来际诸佛出世,皆不能易也。而吾人以博地凡夫,欲顿消业累,速证无生,不致力于此,譬如木无根而欲茂,鸟无翼而欲飞,其可得乎。’ (《(正)致弘一**书一》)
‘念佛一法,乃至简至易,至广至大之法。必须恳切志诚之极,【印**示寂之晚,语真达师等云:净土法门,别无奇特,但要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见永思集。】方能感应道交,即生亲获实益。若懒惰懈怠,毫无敬畏,虽种远因,而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余常谓,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无恭敬而致亵慢,则罪业愈增,而福慧愈减矣。’(《(正)复邓伯诚书一》)
唯有至诚恭敬归依三宝,才能使人渐渐走上离苦得乐的究竟解*之道。
实际上,归依的目的,应先由归依身外的三宝开始,依赖三宝的启发与指引,走向成佛之道。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由于业障的迷惑,所以不见佛性,我们归依三宝,正是为了寻求自身佛性的显现。我们本来就与三宝同在,只缘迷失本性,流浪生死道中,不知回家之路,所以名为众生!我们若能即日开始,回归投向三宝的怀抱,实即浪子回头,回返原来的老家而已。佛就是觉悟者,大慈大悲的人,大福德、大智慧的人,归依佛就是以佛为导师,学佛的为人处世,积德修福,做一个慈悲与智慧的人,一个身心清净、健康的人,一个快乐无忧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国家、众生的人,一个无我利他的至善之人。因为,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成功的人生,就是做人的成功。
因此,唯有走向回家的道路——觉悟、成佛、利益一切众生,才能算是真正的归依。
皈依有什么好处吗皈依是解*的基础。阿弥陀佛……为什么要皈依三宝
皈依三宝者,如得灵丹妙*,能够医治贪瞋痴的心病;如灯烛星月,能够指引我们的迷途;如苦海舟航,能够*离生死的苦海;如贫人得宝,能够庄严我们的身心。
《俱舍论》卷十四说:「皈依三宝能究竟解*众苦。」
《大乘义章》卷十也举出三点皈依三宝的旨趣:
1、为远离生死之恶、不善。
2、为求出世涅槃。
3、为利益众生。
《优婆塞戒经》说:「为破诸苦,除烦恼,受于无上寂灭之乐,以是因缘皈依三宝。」
《般若经》云:「一切圣人皆以无为法得名,无为即无漏之别因也。由此三宝常住在世,不为世法之所欺慢,因此称为宝,如世间的珍宝为众生所重。今此三宝为诸群生,三乘七众所归仰。」
《善生经》说:「若人受三自归,所得果报不可穷尽,如四大宝藏,全国人民七年之中,运出不尽。皈依三宝者,其福过彼,不可胜计。」
《佛说希有校量功德经》说:「假使满三千大千世界中,诸佛如来,譬如竹苇甘蔗稻麻,彼等诸佛世尊至真等正觉,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二万岁中,常以一切娱乐之具,衣服饮食床卧汤*,种种奉施,乃至灭度之后,收其舍利起七宝塔,一一宝塔皆以香华伎乐缯盖幢幡香烛油灯,种种所须,悉皆供养,实得无量无边不可算不可数福德之聚。佛言:阿难!犹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淳净心作如是言: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所得功德胜前福德,百倍千倍万倍,不可算数,譬喻言辞所不能知及。」
《杂阿含经》云:「与须达令受三皈,终生天上。有怀妊者为其胎子,受三自归;生已后有知见,复教三皈。设有奴婢客人怀妊生子,亦如是教。若买奴婢,能受三皈、五戒者,然后买之,不能者不买。乃至乞贷举息,要受三皈,然后与之。若有施三宝物者,从世尊闻,称名咒愿乃得生天。佛言:善哉!如来有无上知见,审知方便,皆得生天,故知皈依三宝,功德最大,不得不受。」【转】
百度:佛说希有校量功德经-如法修行之尊贵
百度:一起学习 三皈依升华一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