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上是外耳廓畸形,俗话说是有福气
哪天是天仓,有什么风俗农历正月廿五日,俗称“填仓节”也叫“天仓节”,是旧历正月最后的一个节日,也是民间象征来年五谷丰登的节日之一。
介休用糕面捏成元宝、包袱、锅、鸡、狗等各种形状的灯盏,盛满食油,到晚上点燃放置室内各处,次日吃油炸或油煎食品,祝人丁兴旺,五谷丰登。和顺、榆社蒸谷面团。祁县是家家户户蒸一种包有豆、枣或糖馅的口袋状面食。左权是蒸制一种叫“仓谷连”的面食埋入粮囤内。蒸制食品方法不同,目的一致,都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粮食满囤,丰衣足食,人丁兴旺。
在天仓之日,各县居民都要采用担煤、担土、担水等形式,寓意添仓,企盼丰年。民间有许多填仓活动,皆与饮食习惯紧密相连。晋北地区习惯蒸莜面窝,取其形如粮囤。用荞面作丸,置莜面窝中空处,是谓填仓。晋东南地区用黍米面作团,置于粮仓。晋中地区又是用谷面作团填仓。
城镇里的平民百姓虽不举行祀祭,但在这一天都要到庙会或粮油铺购买些米面油盐煤柴等生活必需品,作为生活储备比喻添仓。当天天津地区必吃米饭熬鱼汤,吃鱼比喻连年富裕有余(鱼)之意;山西地区吃黄米糕,“糕”谐音“高”,有生活步步高吉庆之意;老北京人则全家要吃烙饼,吃薄饼卷“盒子菜”。吃饼有饱腹胀满填仓之意。盒子菜是老北京时传统吃食,由熟肉铺或猪肉杠子(猪肉铺)制作出售。
寿阳在老天仓之日,要在地上画一个粮食囤,放置五谷,用石头压住,象征粮盈食满。民俗要在院内或场面打灰窖。用簸箕盛草木灰,用棍棒均匀敲打,在地上撒出三环套或五环套圆圈,意为粮仓或者粮囤。讲究的人家还要在灰窖旁边撒画出耙子、扫帚、甚至扇车等图案。
祁县等县在天仓节这一天,要用笤帚打扫院落墙壁,扫除昆虫以防虫害,并烧纸焚香祭奠,以消灾除难,祈祷丰收和人财兴旺。
扩展资料:
填仓节晚上,晋北地区民间习惯打着灯笼,在院内各处找“填仓虫”(即各种复苏的小虫蚁),发现的越多,兆头越好填仓节,临汾地区的一些县、市,又传说为老鼠娶亲日。是日夜晚不点灯,称为鼠忌。
填仓节(Fillpositionsinsection),临县等地在门首燔柴,表示对先亡之人的哀思。陵川等地要用各种饭菜在门外祭奠,俗名送祖先。晋南地区一些乡村,剪彩色纸片,贴于门上,剪彩色纸葫芦,贴于帽上。称此日为太上老君炼丹日,可以除百病,四季平安。填仓日,洪洞县等地习惯请女婿吃煎饼。老北京习俗正月二十三为“小填仓”,二十五为“大填仓”。
老北京时,农历正月里几乎每天都是“节”,都有好些典故、传说与民俗。正月里过了“破五”后,初六是各商铺开市之日,初七是古老的“人胜节”(即人日,这天祈福全家平安子孙满堂)。
在中国北方的农村和北京郊区,都盛行过这个填仓节。北京的习俗是正月廿三为“小填仓”,廿五日为“大填仓”。北京有民谚道:“过了年,廿三,填仓米面做灯盏。拿簸帚,扫东墙,捡到昆虫验丰年。”又说:“天仓,天仓,大米干饭杂面汤”,“点遍灯,烧遍香,家家粮食填满仓。”这些谚语流传至今。
填仓节几十年前,曾在农村老家度过春节,亲眼见到并参与过填仓节的活动。每逢正月廿五这天,各个农户在早晨没出太阳前,全家就忙碌起来,在农院或场院内用草木灰画几个不同的像粮囤样的圆囤状。当时人们都先将草木灰放在簸箕里,一手端着簸箕,一手拿个小木棍边敲打边撒灰,逐渐撒出画成一个个圆囤,并在中间画个十字形,圆边再画个梯子状图。
在每个格里撒进些麦粒、高粱粒、谷子、豆子或玉米粒等粮食,然后用砖将粮食压住,比喻压仓压囤。在十字的中心,放些面条和铜钱,意喻五谷丰登、富富有余。画个梯子意喻粮囤高高,即大囤满,小囤流,吉祥如意,好日子步步高。
祭祀仓神更是那时城乡粮仓和粮商们的习俗。
在河南新乡,十九日“添仓”,家家祭仓神。在阳武,十九日添仓,届时,在存放粮食的地方燃灯设祭,祈求一个好年成。这天,屋内、门外、槽头、鸡窝、石碓、水缸等处,都要点灯。而新婚夫妇屋里的箱柜、几案、床上床下都要点上灯,祝愿他们能早早生育。
在陕西绥德,二十日为小填仓,二十五日为大填仓。
在辽宁新民,二十五日为填仓日。二十四日早晨,人们用灶内柴灰在院里撒圈,叫“作囤”。并盛一盂米饭,在上面插以高粱秸做成的种种农具模型,送到仓房中,叫“填仓”。这是“填小仓”。到二十五日,再往盂中续添新饭,叫做“填老仓”。到二十六日才撤去。
又辽宁义县,曾经在二十日夜,以谷、黍、麦、豆等面蒸丸,祀仓、箱、井、臼之神,叫做“填仓”或“添仓”。后来此俗渐衰。二十五日为“填仓日”,也叫“老填仓”。用灶内柴灰在地上划出粮囤的形状,中间放一些五谷杂粮,叫做“填仓”。并且用黍团供仓囤,焚香拜祝,以求丰年。如果新嫁的女子回了娘家,一定要赶回来,到夫家行填仓礼,而娘家人纷纷送她一些蒸熟的食物,叫做“蒸斗”,让她带回去,而夫家则要准备好酒肴来款待她。在辽宁锦西,二十五日为填老仓日,这天一大早,就要从园场沿道撒灰,直到院内的粮仓处,俗称“引仓龙”。
在辽宁铁岭,二十三日为“新仓日”。这天,新出嫁的女子娘家要给女儿送来馒头,叫做“填仓”。二十五日为“母仓日”,农家在这天祭祀仓神。
填仓节在山西,填仓节要在院内或场面用草木灰打灰窖。讲究的人家还要在灰窖旁边撒画出耙子、扫帚、扇车等图案。小填仓日的灰窖象征夏粮丰收,要在仓内放入一些夏粮;大填仓日的灰窖象征秋粮丰收,放入一些秋粮。然后用砖石将粮食盖住,称为“压仓”。并点燃鞭炮,在圈内炸响,取意粮食*满仓。晚间则要祭祀仓神,凡是与饮食有关的地方均要置灯,俗称“点遍灯,烧遍香,家家粮食填满仓”。
其中山西吕梁地区最为典型。要先给家庭成员每个人用面捏一盏本命灯,再捏两条狗、一只鸡、一条鱼,再捏人口盘子、仓官老爷、银钱、元宝、驮炭毛驴以及酒盅、酒壶等。夜晚,将面灯注油点燃,放置各处,放置面灯时还要大声说些吉利语如“仓官老爷送粮来”、“鸡娃娃多下蛋”等。
在山东德州,前一夜用灰画地,叫做“打囤”,里面放上一撮五俗,上面盖上砖或瓦。等到二十五日,掀开砖瓦,将五谷拿到太阳下去晒。如果这天没有大风,就叫“收囤”。这天,农家吃糕,叫做“扬风糕”。也有二十五日当天在院中撒灰的,比如在山东潍坊,称二十五日为“天仓日”,当天“妇女早起布灰于庭,均层叠画作圆形”,叫做“安囤”。到二月二龙抬头日,重新布灰于庭,并撒五谷于中,叫做“收囤”。
填仓日往往有一些节日饮食习惯,山东潍坊甚至将“天仓日”音转为“填嗓日”,认为这天应该让美食填嗓,所以这天的食物比平时要丰盛。这天晋北地区习惯蒸莜面窝,因其形如囤
晋南地区则要用稀面摊薄饼,中裹以菜肴,卷而食之。在山东,以吃水饺的为多,亦有吃糕的。即墨称这天为龙凤日,要用豆面和地瓜面做成起馏,即窝窝头。
在山东武城,早晨吃黄米饽饽,谓“不打滑”;吃干饭,叫做“谷穗坚实”;吃枣糕,叫做“扬风糕”;也有吃面条的,叫做“钱绳子”,里面放些白菜叶,意味着棉花丰收。
天津卫旧俗“填仓节”,“填仓”,意思就是填满谷仓。
后人为了纪念无名氏仓官,每到这一天,就用细炭灰或柴草灰在院内外打囤填仓,以示对仓官的怀念。据有关史籍记载:正月二十五日为填仓日,作面汤蒸饭食之,平明以细灰散布门庭内外诸处,作囤形,谓之打囤。分置五谷少许于囤中,覆以甄瓦等物,谓之填仓。
在天津,填仓又称打囤。天津过春节有在门窗上粘贴“吊钱儿”的习俗(即一种用红纸刻画的类似窗花样的东西)。在正月二十五这天清早,各家要把贴在门窗上的吊钱儿揭下来,用它包裹着一些五谷杂粮放在头一天画好的小圆圈内,再压上一块砖,象征粮仓已经填满,就这样保存一个白天的时间,最后把吊钱集中在一起烧掉。也有的将揭下来的吊钱儿直接包好了,并在里面夹裹一些零钱,然后放置在柜角、床下等不经常会碰到的地方,存放一年的时间,等到来年填仓,再用新揭下来的吊钱儿替换。
并且,在这一天要吃用新鲜鲫鱼熬的汤,配以米饭,取其鱼米满仓,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还要蒸一大锅的馒头,馒头内佐以豆沙、山楂等不同的馅料,外形则捏成刺猬、老鼠等可爱的造型,还要用绿豆、红豆给它们加上一双小眼睛,蒸好的馒头生动鲜灵,不亚于一件工艺品。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填仓节
全仓半仓是什么意思?你好,全仓是指买入股票的时候将自己手中的资金全部用光。 半仓是指手中的资金只用了一半来买股票,剩下一半仍然是现金。
全仓半仓是什么意思?你好,全仓是指买入股票的时候将自己手中的资金全部用光。 半仓是指手中的资金只用了一半来买股票,剩下一半仍然是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