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概念的基本思想是:
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对一切在生活实践中可从感觉上直接或间接地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因而它既包括一切可感知的自然事物,也包括可感知的感性的人的活动即实践活动;这种客观实在独立于我们的意识,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体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是构成彻底化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出发点。在旧唯物主义那里,自然观与历史观是相互分离甚至是相互对立的。旧唯物主义在对自然事物的说明中坚持了客观性原则,尽管坚持的只是一种抽象的客观性原则,即把自然事物理解为独立于人的意识的存在,但对于社会事物,则由于不理解人类的实践活动本身即是一种客观实在,因而不能坚持客观性原则,把历史过程理解为一种主观的存在,导致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分裂,成了“半截子”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物质概念理解上的革命性变革,就在于它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从而把客观性原则贯彻到了历史领域,建立起了能够统一地说明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的唯物主义原则,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使唯物主义成为彻底的、完备的理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物质概念的理解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正是以对物质概念的这种理解为基石,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唯物主义才成为辩证的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对于物质概念的理解原则就不再是一种纯粹的直观性、受动性,而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在这一基础上,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或相互作用的辩证法,也就合理地被导入唯物主义体系之中,从而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体现了本体论或存在论与认识论的统一,为认识论奠定了唯物主义的坚实基础。任何认识论都是以一定的本体论为前提或基础的。作为唯物主义基石的物质概念,就构成了唯物主义哲学认识论的根本性前提。以具有客观实在的能动性的实践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就把旧唯物主义直观的、消极的机械反映论改造成了能动的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是与其实践观内在相关的,是奠定在实践观的基础之上的———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概念的真谛。马克思以前的唯物主义是朴素唯物主义。说它具有形而上学。是因为当时科学的不发达,当时的哲学家都是通过事物外表来探究事物本质。如果中国的五行说,世界万物皆是金木水火土构成的。希腊的说万物是水构成的之类的。都是通过事物外表来探究事物的本质。这种唯物主义一当放到历史上面去,又成了唯心主义。
在唯物史观出现以前,人们都认为是人在决定社会历史的。不管是人民或者英雄。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人类的社会历史也是受到一定规律的控制的,而不是有人来决定社会发展的历程。言归正传吧。
以前的唯物主义只是认为存在决定意识,但是他们不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第二项和第三项从字的意思就可以说明他们的区别了。很显然第三项包含的范围更广,它包含了第三项的内容。这也是为什么说以前的只有唯心主义。因为以前的人们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严格上说也就说明了他们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也不是真正的唯物主义。因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存在决定意识”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那时的朴素唯物主义承认在自然界中,存在决定意识;但在人类社会中,却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即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很显然这是自相矛盾的。人类社会自然也是属于自然界的,承认自然中存在决定意识,而放到人类社会中却不承认了。之所以这样子,就是因为形而上学的缘故
物质是什么意思?现如今很多人会把“物质”叫成“现实“,实际上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词汇,这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
现实是指客观存在的事实或事物;物质是指生活资料等。
基本解释:
1.物质表现形态。金·刁白《物质》诗:“物质方圆定,营营止自疲。”
2.特指生活资料等。
基本含义:
物质形态:固体、液体或气体。
占有时间、空间和质量的东西。例如:电子、质子和中子;金属、化合物、空气、水、生物等等,以固体、液体或气体相态呈现。
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形态:能量、场。
可以以视觉、嗅觉及各种触觉感应到(可以看到、嗅到、尝到或接触到)的东西;
与思想相对而言: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物质指独立于意识以外的,可以被意识所反映、摹写的客观存在。物质,指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或者 指金钱、生活资料等。
说一个人很物质,意思是这个人很现实,过于注重金钱、生活资料等物质方面的享受。简单点说可以用 现实 来解释。举个例子,我和你是朋友,咱俩一块去吃个饭,结账的时候我想方设法让你结账,或者aa也想法让你多掏点,那么你可以形容这个人怎么这么物质你指的应该是咱们生活中常提的物质吧。如果是的话,可以简单的理解为钱 或者说实力。房子车子之类的不动产都可以归为物质。世界上的物质都是化学物质, 或者是由化学物质所组成的混合物。 元素是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呈游离态时为单质,呈化合态时则形成化合物,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最基本的微粒。分子能独立存在,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反应中,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原子结合形成分子。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基本概念 物质存在的空间形式有2种:一种是实体性物质(气、液、固态物体乃至社会组织),另一种是能量性场物质(电场、磁场、引力场、电磁场等)。实体性物质占有排他性空间,而能量性场物质可以共享空间但同样具有方向性等空间属性。 物质存在的时间形式也有2种:一种是静态存在、可以观测的,产生“力”(如引力、电力、斥力,乃至如权力等影响力)作用的各类场、物及其一切高级形态(包括货币、社会组织等等)。另一种是动态存在、发生、发展着,可以观测、记录下来,现实存在的事物、**及其过程、现象。 具有特定时空存在属性的物质称为具体物质。与之相对,由人的意识产生的,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复写、摄影和反映,乃至加工想象创造的事物,叫抽象物质。抽象物质是特殊物质。意识是人的大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复写、摄影和反映。意识及其现象都是物质的,或者说统一于物质。但意识创造的抽象概念、想象的事物(如神、上帝)是抽象的物质而已,只存在于意识想象中,只是物质的运动现象。仅对特定的人——形象创造者和信仰者产生作用。因此,神等的存在不具有普遍性,并不存在永恒的、外在于人的意识,对人和社会普遍起作用的特定的神、上帝或耶稣。所谓,“信则有,不信则无”;“佛主只存在于你的心中”,仅此而已。 1、狭义定义:物质为构成宇宙万物的实物、场等客观事物;是能量的一种聚集形式。例如空气和水,食物和棉布,煤炭和石油,钢铁和铜、铝,人工合成的各种纤维、塑料,以及各类能量波(如光、热)和场(电力、磁力、引力),甚至更高级形态,如人及人组成的集团、民族、国家等等,都是物质。总之,世界上,我们周围所有的客观存在都是物质。 2、广义定义(哲学定义):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唯一属性就是客观实在性。物质具有相同的属性(共性)即时间、空间及数量属性。从而,能够被人的意识所感觉、感知或者说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是世界的内容和组成部分之一,是各种事物共同具有的客观实在性规定,是人通过大脑的思维,从各种事物中发现和抽取出来的绝对抽象事物。同时,它又是具体事物,物质即实物性物质和能量性物质都统一于基本物质,即能量子[参独创性见解]。能量子及其高级形态,都具有质量和能量,即具有时、空、场的规定性和场、力(能)数量规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