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律大调上下行音阶(旋律大调上下行音阶)

G旋律大调音阶怎么写?

旋律大调:自然大调下行时将第七级、第六级音降低半音,就构成旋律大调。旋律大调主要用于下行,上行时多用自然大调。

以下是G旋律大调音阶的写法:

降c旋律大调下行音阶是?

降第67级音

E旋律大调音阶是什么?E旋律大调音阶是什么啊

3#4#567#12

旋律小调音阶上下行中有几个变化半?旋律小调音阶上下行中有几个变化

在小调和声进行的Ascending中,为了在同一声部避免出现 “赠二度”音程 因此 会有旋律小调

比如 小调中的iv - V改为 IV - V

而Descending的时候就没有这个问题

旋律大小调上下行?

首先需要明白旋律调式是如何产生的。

西洋七声调式音阶中,**级音(即主音)是调式中最稳定的音,其他音最终都是倾向于它的,所以第七级音向主音的进行是乐曲中很重要的一个进行。

自然大调中第七级音(即导音)与主音是小二度关系,属于距离很近的两个音,因此第七级音十分倾向于进行到主音(这一点你只要听的曲子多了自然就明白)。

而自然小调的第七级音与主音之间是大二度关系,所以第七级音对主音的倾向性就稍差些,于是人们把自然小调的第七级音升高半音得到了和声小调,这样一来和声小调既保持了小调的特性(主音与中音相隔**度),同时还增强了第七级音对主音倾向性,这就是和声小调的产生原因。

但和声小调也有一个缺陷,那就是第六级音与第七级音之间是增二度关系,在听觉上有时会稍有不协和感(尤其是在上行音阶中),所以人们把和声小调上行音阶中第六级音升高半音,得到了旋律小调,这样一来就三全其美了——既保持了小调的特点,又保证了第七级音对主音的倾向性,还避免了增二度进行。不过,旋律小调音阶的后五个音与自然大调完全相同,所以听起来常常具有一定的大调感觉。

你平时可以留意一下,乐曲中和声小调的下行音阶还是时而能见到的,但和声小调的上行音阶却极其少见,这就是因为我刚才说的,增二度在上行音阶中的不协和度要高于在下行音阶中,因此旋律小调重点是针对和声小调的上行音阶进行改进。这就是为什么旋律小调只有上行时把第六、第七级音升高半音。事实上,在作曲过程中,你也可以下行时仍然使用旋律小调上行的模式,即把第六、第七级音仍然升高半音,只不过这并不常见,一旦遇到了,也可以看做旋律小调。

而和声大调与旋律大调则是仿效和声小调与旋律小调的音程关系对自然大调进行改造而成的。显然和声大调与旋律大调从音程关系上以及第七级音对主音的倾向性上来看并非像和声及旋律小调那样是对自然调式的一种改进,因此和声大调和旋律大调只能说是对自然大调的一种“改造”,而非一种“改进”。

至于你问到的“和声大小调与旋律大小调是没有意义的”,这确实是很多学者所持的一种观点。当时这两个概念是斯波索宾提出后被一些中国学者传入中国的,但后来人们逐渐发现其实即使不提出这两个概念,很多音乐调式调性问题也都可以正常解释,也就是说和声大调与旋律大调这两个概念完全没有必要产生。但也有一部分认为,这两个概念的产生让很多音乐现象的解释变得更加方便和灵活,例如如果没有和声大调的概念,可能很多出现和声大调和旋律大调的旋律就只能用一些变**或更复杂的和声来解释。因此,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你支持哪一种都是可以的。我这里只是简单的叙述两派的观点,其实他们还有很多详细的论据做支撑,有兴趣的话你可以自己去网上再看看。一般我们平时听到的音乐中,大调的音乐占了较大的一部分,大调具有明亮的色彩,相反小调则较为暗淡。 自然大调的音阶一个八度为dol、re、mi、fa、sol、la、si、dol,其中第三级音(中音)mi和第四级音(下属音)fa,第七级音(导音)si与**级音(主音)dol之间是相差一个小二度(半音),其他相邻的两个音之间是大二度(全音)。 和声小调的特点在于六级音与七级音直接的一个增二度(与**度音程相同,两个音级之间相差二度,因比大二度大半音,称为增二度)。 除此之外还有旋律小调,音阶上行时将自然小调的六级、七级音都升半音,但下行时还原。即上行la、si、dol、re、mi、#fa、#sol、la,以a旋律小调为例。 大调和小调的最重要区别在于中音(三级音),中音和主音的音程是大三度的便是大调,与主音是**度的是小调。 将和声小调音阶的第三级音提升半音,便得到和声大调的音阶;将旋律小调的第三级音提升半音,便是旋律大调。 扩展资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调性音乐体系的瓦解时期,又被称为“调性体系的黄昏”,作曲家们想尽办法来打破调性,以求得新的音响效果。 最先发起对调性体系的冲击的是半音体系(代表人物是瓦格纳)和无调性体系(勋伯格),到后来勋伯格带领其**贝尔格和威伯恩彻底地粉碎了调式体系,确立了十二音音乐体系,标志着调性体系的完全崩溃。 后来先锋派音乐的加入使音乐变得五彩缤纷个性十足,旋律也变得丰富多彩甚至面目全非,作曲家们已经从对旋律音高的关注转移到节奏复杂化、音色新奇化、音域的对比化等因素上了。 主宰传统音乐300年之久的调性体系在1900年左右走完它的历程。此时的情形就像1600年时一样,由于和声得到重视,最终形成了大小调调性体系,取代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音程调式体系。 虽然成长于调性音乐体系瓦解的时期,但是肖斯塔科维奇深受传统音乐的影响,特别是他扎根于俄罗斯丰厚的民间音乐土壤,接受并利用西方现代作曲技术创作出自己独特风格的音乐作品。 他的许多旋律有着鲜明的俄罗斯风格民间旋律的特点,以自然音体系为主,并广泛地运用了典型的民间调式,平稳的级进,四度和五度跳进的旋律进行,肖斯塔科维奇的旋律性是和他的调式思维的很多特点分不开的。 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曲主题旋律的调性调式主要是建立在自然大小调的基础之上,主题内部会出现频繁的转调、离调等现象,甚至会有调性模糊的现象。 中古调式的因素的使用及渗透,使得音乐主题旋律风格更具有民族特色,特别是降二级音的弗利吉亚调式的运用。 参考资料:大众网-音乐主题旋律的调式分析研究

乐理 写音阶 ;B旋律大调(上下行)

71234567降6降543217 (调号是升41526)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