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的目的与意义(学佛的目的与意义 宣化上人)

学佛的意义是什么?

佛教在中国已经不仅仅是宗教这么简单了。她已经融入于中国的文化、哲学、儒学等等各个领域。其实按照佛陀示现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并说出佛法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众生明白人生宇宙的真相,并最终经过佛陀教导的方法修行而得到解*。如果一个人不能认识到我们人生的无常和苦,进而不会生起对这个世界的厌离心,那么他就不可能有解*的机会。离苦得乐是我们众生一致的追求,但是我们众生却时常去做出我们最初的愿望相反的事情,赘不举例。一个人能够到达无有苦、恒常快乐、不会生死的生命状态吗?有的,在空性中你有改造生命的无限种可能,但是在无法举出现实实例的情况下,这样一种说法又是很容易遭到质疑的。其中道理是很难说清的。这需要形而上的智慧才能悟出来。因为佛法最终的结果不是理论上的辩论胜利,而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境界。难说难说啊!

佛法是依靠实证得到的,不是语言上的成就,如果老实念佛,就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长时念诵,能够轻易地得到境界。这是《净土圣贤录》上几百例往生者的证明实录,祈愿有缘众生能够去看一看,必获利益。念佛是需要不怕辛苦的,才能有证验,唐代的善导和尚冬天要念佛念到汗流浃背为止,而且是终生坚持,可见他的精勤到了怎样的程度。堪破红尘,使一切明悟,一切了然于心教你如何看破、放下佛翻译成中文为圣人,学佛就是要成为一个有大智慧大慈悲大无畏的人。解救那些身在痛苦之中而无法自拔之人。学佛的意义很简单:得到一种思想学会分辨色与空,了解什么是空间。

佛法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洞悉世界的本质,这个本质就是空性、无常。

一般人迷失了自己,不认识环境。所以才有无量无边错误的想法、看法、做法,带来无尽的苦难。在古时候经典传到中国来,我们把佛教的目的依照经典翻译,译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翻成中文的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

这句话要用现在的意思来诠述,就是对於宇宙人生彻底明了,真正的认识,这也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禅宗里面所谓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意思就是指的这个。真正认清楚了自己与环境,这个人我们就叫他成佛了。所以成佛,并不是成神,并不是做仙人去,成佛是说你成就圆满的智慧,对於自己、对於环境彻底明白,这就叫成佛。

慧学是正确的思想、正确的见解;戒学是正确的行为,是正行。诸位知道佛法教学的内容,是教给我们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我们的心,我们的思想、见解、行为,都能够得到正大光明。

我们明白佛教教学的内容之后,我们修学要从哪里做起?这就是今天要跟诸位讲的主题了,从三皈五戒做起。这里面特别是三皈,三皈是佛把修学最高的原则、纲领教给我们。我们要想真正得到学佛的目标,也就是彻底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般若经》里面讲的「诸法实相」。

诸法是一切法的真实相,诸法实相就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说这些名词大家听得糊里糊涂,不知到是讲些什么东西,我说白一点,我们自己、我们环境的真相,这个大家容易懂得。我这样说法就是诸法实相,就是禅家讲的明心见性。

佛和道其实是一家的,佛道的终极思想是一致的,世界上的真理只有一条,只是阐述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百川最终汇到东海,如果把东海比喻真理的归处,那么,佛和道就是两条最重要的支流。

道家讲究无为,认为一切都应当遵循道的法则运行,大道至简,简单到依照宇宙总则就行。道的最高境界是无极,道的本初就是什么都空空也,就是什么都没有,然后经过自然而然的变化,从无极生出太极,太极为一,一生二,而生山,三生万物。

道从无中来,还回无中去。最后依然回到到的本初,也就是无极,也就是空空如也。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佛法楼主您好!

破山禅师云:

我为生死来出家,何须算尽海中沙;

无常煞鬼猝然至,锦绣文章*似麻。

这个偈,说明了学佛的一个主要目的:解*生死。

如果只是去求“心灵平静”“寂静安乐”,学习心理学就够了,不必学佛。因为这些,都只是“这一生的事情”,死亡来临之时,无论你如何的“心灵平静”,都没有意义,一定会“随业牵引”,生到地狱饿鬼畜生中都不能做主。

被世俗化的“佛法”,往往被人用于去求“心灵平静”,去求“健康平安”;等而下之,用来求“升官发财”。这些固然也是佛法所涵盖。却是“共于外道”之法,不是佛法的价值所在。毕竟只涉及这一世的问题。

因此,应当体会“我为生死来出家”这一句所指出的学佛的目的。

解*生死,是一切外道法不可能做到的。因此是“不共外道”“唯佛法独有”,体现佛法价值所在的修证方法。可是,这只是学佛的两大目的之一。而且并非终极目的。

学佛的第二大目的,也是根本的终极目的,是“圆成佛道”。学佛人以这个目的而发愿学佛,就是发“无上菩提心”。发菩提心之后,名为“学佛”;未发菩提心的修学,名为“魔业”。因此,这是学佛的**步,也是决定性的一步(《华严经》:“亡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为魔业”)

可是,圆成佛道这个目标,太过遥远。若欲真正走上成佛之道,离凡夫较近,也是“里程碑”的一关,是“开悟明心”:意识心触证到自己本自具足的“法身佛”:人人本具的真实心:第八识如来藏。

开悟明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悟后就能在成佛之道上“只进不退”,若在凡夫位,从无量劫耽误至今,人家已经五十次示现成佛,自己却依旧是凡夫。因为“或进或退”的原因。所以,在凡夫位,真正的发菩提心,可以修改为:“求开悟之心”。

开悟明心之后,可以实修佛法,叫做“内门修行”。这是二乘人无法达到的位阶。因此,求开悟,求成佛的方法,是大乘独有,“不共二乘”之法。也是佛法最究竟的价值所在:“一切众生毕竟成佛”。

南无常住十方三宝佛法的目的:救度一切众生(包括统治者)。

佛陀出世,示现八相成道,建立僧团,广演教法,是为一大事因缘。

这一大事因缘,就是佛陀观照到六道众生被生死烦恼众苦逼迫,轮回不断,而且身处火宅而不自知,欲帮助众生认识自身本有的佛性,指导其通过次第的修证,获得真实智慧,终成佛果,到达究竟极乐的彼岸。善字为先,苦海解*,超凡*俗我是个初学者,看过一些佛学**的著作,只看过一本佛经就是.

我觉得学佛的目的既不是为了往生极乐,也不是为了子孙和自己的福报,也不是为了度人.而是为了安心.

人世烦扰,其实是人心烦扰,种种利欲遮障,使你看不到自己的心,唯有把握住自己的心,才能把握住自己,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而佛法告诉我们的就是一个安心的方法.待到真正做到佛陀般无心可得的境界,就不是我们这般凡夫俗子所能做到的了.

人活看不是为了他能从别人身上得到什么,活着的意义在于有人因为你活着而得到益处,这话说来容易,做到却难,真正做到了,也可说是度已度人了.中华文明海纳百川,中国传统文化中儒、佛、道三教鼎足而立。由于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和多元性,让来自印度的佛教本土化,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儒释道在互相融合的过程中,佛教加入许多中国元素,由于历史上的战*及毁佛运动等,外道乘机加入许多不属于佛法的东西,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佛法早已不是原始佛法。

释迦牟尼佛是由人修道而成,佛菩萨都是示现一头双臂的形象,只有婆罗门教才是多头多臂的样子。自从大乘佛教兴起后,开始模仿婆罗门教,出现大量多头多臂的佛菩萨形象,例如4臂观音、18臂观音、千手观音等,大乘密教兴起后,更出现*秽的佛父佛母双修像,完全背离佛门的清净离欲,是佛教界的奇耻大辱。

宗教很美,在于不离不弃的陪伴着人们,给人们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帮助人们减轻痛苦,消除*惧,稳定情绪,进而提升生命的存在感和喜悦感,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有着积极正面的意义。但是宗教信仰要正信,不能迷信,不要把信仰和理智对立起来,更不能凌驾于法律道德之上,不能违背传统的价值观。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