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K”
凭什么你的体重就叫“50千克”?如果非要质问的话,国际千克原器“大K”就是你要找的对象。在菜市场称蔬菜瓜果,为大型汽车轮船测定载重,或是为太阳系外的行星乃至星系估算质量——在这个世界上,对任何物体的质量测定都要追溯到这个39毫米高、底面直径也为39毫米的貌不惊人的金属圆柱体上来。
1889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将“千克”定义为:“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这个“身高等于腰围”的圆胖子还得了个昵称“大K”。与“大K”一母同胞的还有几十个**品。它们被派往各国,担负着校正全球质量标准的任务。126年来,大K唯一的活动是每过40年接受一次洗澡和体检。
100年后,科学家们失望地发现,比起**品的平均质量,“大K”的体重减少了近50微克(μg)。科学家们甚至不能确定究竟是大K的质量变轻了还是**品变重了,偏移量甚至有可能多于50微克,因为“大K”和它的**品兄弟们有可能都在变化。
2013年1月初,研究报告称,“大K”因表面遭污染而增重数十微克。是非功过暂不评说,126岁高龄的“大K”该退位了。
2011年,国际计量委员会正式同意从普朗克常量的角度表达千克。通过爱因斯坦的E=MC2等式,普朗克常量将粒子的能量同其频率以及其质量关联起来。这意味着首先要利用基于现有千克参考量的试验设定普朗克数值,然后用这一数值定义千克。
一周前,国际计量委员会探讨了一组草案,在2018年国际计量大会上,安培、摩尔、开尔文和千克都有望被重新定义。以物理常数来重新定义,不在于让千克变得精确,但是会大大增强它的稳定性。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大K的卸任并不能帮我们变“轻”,只是让我们胖得更加准确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