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方程的根据是等式的基本性质:
1、等式的两边同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成立
2、等式的两边同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成立
还可以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的关系来解答: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根据是等式的基本性质:
1、等式的两边同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成立
2、等式的两边同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成立
还可以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的关系来解答: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
较复杂的还可以分别对等号两边进行化简。化简就和四则混合运算方法相同。解方程的依据其中之一有减数等于被减数减差。差+减数=被减数。这是减法的依据。
比如3-2=1. 1+1=2 【3是被减数,2是减数。 3-2=1根据差+减数=被减数来验证,1+2=3。再根据减数等于被减数减差。3-1=2。】设差为x,则减数为5x,被减数x+5x=6x
x+5x+6x=516
12x=516
所以被减数=43*6=258
减数=43*5=215
差=43
解方程的根据是什么解方程的根据是:等式中的加减乘除各部分关系。
1、加数+加数=和
2、被减数-减数=差
3、因数×因数=积
4、被除数÷除数=商
方程的性质:
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不是方程。
方程的根:
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称为方程的解,或方程的根。1、移项变号:把方程中的某些项带着前面的符号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并且加变减,减变加,乘变除以,除以变乘;
2.等式的基本性质
1、性质一
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用字母表示为:若a=b,c为一个数或一个代数式。则:
2、性质二
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用字母表示为:若a=b,c为一个数或一个代数式(不为0)。
扩展资料:
1、一般地,n元一次方程就是含有n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项次数是1的方程,一次项系数规定不等于0。
2、n元一次方程组就是几个n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一元一次方程除外)。
3、一元a次方程就是含有一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项最高次数是a的方程(一元一次方程除外)。
4、一元a次方程组就是几个一元a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一元一次方程除外)。
5、n元a次方程就是含有n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项最高次数是a的方程(一元一次方程除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丢番图方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方程等式性质加数+加数和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差+减数=被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商×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或是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要相等,方程两边同时加.减.乘.除同样的数,依旧相等啦!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