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纶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卢纶是哪个朝代的)

古诗五言绝句卢纶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平后,卢于唐代宗大历年间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大历六年(771年),受宰相元载和王缙先后举荐,出任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后升任监察御史。大历十一年(776年),元载和王缙在**斗争中失败,一贬一死,卢纶受此牵连,终身不得重用。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任昭应县令,贞元年间入河中节度使浑瑊幕,任检校户部郎中,后世遂以卢户部称之。

卢纶塞下曲其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个时刻,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最有吸引人的力量。你也许觉得不满足,因为没有把结果交代出来。但惟其如此,才更富有启发性,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不是没有尾,那尾在云中,若隐若现,更富有意趣和魅力。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韦应物卢纶刘禹锡温庭筠跟什么朝代的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卢纶(739-799年) ,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 之称。

温庭筠(约812 — 约866),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天山西省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

四个人都是中晚唐时期当时著名的诗人。都属于唐朝

搜一下:韦应物卢纶刘禹锡温庭筠跟什么朝代的

塞下曲卢纶是哪个朝代的

卢纶 唐代 《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唐朝著名诗人卢纶有一首《塞下曲》这样写:“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夲诗有两个疑点:

数学家华罗庚在读此诗时,提出疑问:“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 ——楼主水平与华罗庚一样高。。佩服

事实上,大雁南归在农历九月左右,而“胡天八月即飞雪”,看来雁飞和大雪并不矛盾。再者,知道大雁在高处飞,感官不一定就得是眼睛,为什么不可以是耳朵呢?听到雁鸣不就知道高处有雁飞了吗?

**,北方下雪的时候看到大雁,还是有可能的。

我国北方大漠,地处高原,属于高纬度地区,有提前被寒流侵袭、未入冬就降雪的可能性。有诗为证: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岑、高二人俱为唐代最著名的两个边塞诗人,均在边塞生活过至少十年,高大概十来年,岑五次入戎幕,两次出塞,两人又都是壮年时双双到边塞从军。所以他们的诗句都是边塞生活的真实写照,是实际情况。因此胡地八月飞雪都有可能,更不用说“北风吹雁雪纷纷”了。

还有郭沫若先生见到华罗庚的质疑诗后曾做诗一首以答:“深秋雁南飞,懒雁慢未随。忽闻寒流至,奋翅连连追。”

第二,这首诗还是有问题的,大雁是夜盲,晚上究竟能不能飞?

从动物学角度来说,大雁是夜盲的鸟类,和鸡鸭类似,也就是说大雁与其它家禽一样,也是“鸡宿眼”,黑暗中视力尽失。一到晚上就看不见了,在月黑的时候如果受惊,会不会高飞呢?我不清楚。。 但它们有没有可能一直没有找到栖息地而一直在飞行。。。

大雁与天鹅一样都需要在天黑前找宽阔的水域落脚,如果在天黑前找不到,那么由于夜盲的原因它们就会不停地飞,直到天明。所以大雁在晚上不飞行的前提是:有宽阔的水域落脚。那么在北塞几乎都是大漠的情况下可怜的大雁每天都能找到稀罕的绿洲落脚吗?如果找不到那么它们就必须在晚上也一直不停的飞,因此在晚上有大雁飞行也是正常的。当然,暗夜是不能看见大雁的,但“雁过留声”单凭声音也可以知道了。

以上讨论的是大雁迁移的时间和夜盲习性,但文学作品总该从文学角度考虑:冬天仍能看到的大雁应该是离群的孤雁、受伤的惊雁。放在首句起兴是隐喻作战失利,单骑而逃的单于。这个解释我认为非常靠谱。。。毕竟是文学作品,应该允许卢先生想象力发挥~~~~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