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徒困境是什么意思(囚徒困境是什么博弈)

经济学中的“囚徒困境”是什么意思?

囚徒困境中,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结果,所以行动都是strategic的。两个情况的setting都不同,结论当然有可能看起来矛盾。

ps你可以试试假设**定理里人们是strategic的,知道自己的决策会影响到均衡价格,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小点,整个情况就变了(当然需要假设总人数fixed),更接近monopolisticpetition的情况。

囚徒困境的要素至少有如下若干个:

(最终做决定时)隔断无交流;

惩罚的确实性;

对方无报复手段;

追求正常价值维度的利益;

有基本的通俗心理学(folkpsychology)知识。

囚徒困境的主旨是什么?

囚徒困境的主旨为,虽然囚徒们彼此合作,坚不吐实,可为全体带来最佳利益,但在 信息不明的情况下,因为出卖同伙可为自己带来利益,必然会导致他们背叛自己的伙伴。这种困境反映了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和它们之间的矛盾,对每个人而言都是理性的选择,能得到最优的结果,但对于整个集体来说却是非理性的,最终导致对集体中每个人都不利的结果。

七折房贷的囚徒的困境是什么?

  银行房贷新政策不出台,说白了是各家银行在博弈。 在涨价的过程中,让各家银行统一口径并不是难事,但在房贷业务节节萎缩的时候,各家都恨不得能将客户揽入怀中,但又不甘心定价太低。谁越迟出台就越有利,因为在别人基础上略为放低最主动。 那么,当存量房贷利率打七折后,银行的利润究竟受到多大的影响? 房贷新政规定,住宅商贷利率下限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

“囚徒困境”是什么意思?

囚徒困境

在博弈论中有一个经典案例--囚徒困境,非常耐人寻味。“囚徒困境”说的是两个囚犯的故事。这两个囚徒一起做坏事,结果被警察发现抓了起来,分别关在两个独立的不能互通信息的牢房里进行审讯。在这种情形下,两个囚犯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或者供出他的同伙(即与警察合作,从而背叛他的同伙),或者保持沉默(也就是与他的同伙合作,而不是与警察合作)。这两个囚犯都知道,如果他俩都能保持沉默的话,就都会被释放,因为只要他们拒不承认,警方无法给他们定罪。但警方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就给了这两个囚犯一点儿**:如果他们中的一个人背叛,即告发他的同伙,那么他就可以被无罪释放,同时还可以得到一笔奖金。而他的同伙就会被按照最重的罪来判决,并且为了加重惩罚,还要对他施以罚款,作为对告发者的奖赏。当然,如果这两个囚犯互相背叛的话,两个人都会被按照最重的罪来判决,谁也不会得到奖赏。

那么,这两个囚犯该怎么办呢?是选择互相合作还是互相背叛?从表面上看,他们应该互相合作,保持沉默,因为这样他们俩都能得到最好的结果:自由。但他们不得不仔细考虑对方可能采取什么选择。A犯不是个傻子,他马上意识到,他根本无法相信他的同伙不会向警方提供对他不利的证据,然后带着一笔丰厚的奖赏出狱而去,让他独自坐牢。这种想法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但他也意识到,他的同伙也不是傻子,也会这样来设想他。所以A犯的结论是,唯一理性的选择就是背叛同伙,把一切都告诉警方,因为如果他的同伙笨得只会保持沉默,那么他就会是那个带奖出狱的幸运者了。而如果他的同伙也根据这个逻辑向警方交代了,那么,A犯反正也得服刑,起码他不必在这之上再被罚款。所以其结果就是,这两个囚犯按照不顾一切的逻辑得到了最糟糕的报应:坐牢。

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需要与咨询企业、软件供应商打交道的。在与这些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也会遇到类似的两难境地,这个时候需要相互之间有足够的了解与信任,没有起码的信任做基础,切不可贸然合作。在对对方有了足够的信任之后,诚意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诚意或者太过贪婪,就可能闹到双方都没有好处的糟糕情况,造成企业之间的双输。

囚徒的困境 指的具体问题是什么

囚徒的困境

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分别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审讯。警察告诉他们: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8年;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1年(因为证据不足);如果一人坦白,另一人抵赖,坦白的无罪释放,抵赖的判10年。试分析两人的战略。

解下表给出了囚徒困境的战略式表述:

这里,每个囚徒都有两种战略:坦白或抵赖。表中每一格的两个数字代表对应战略组合下两个囚徒的支付(效用),其中**个数字是**个囚徒的支付,第二个数字是第二个囚徒的支付。

我们可以看到:(坦白,坦白)是一个占优战略均衡,就是说,不论对方如何选择,个人的最优选择是坦白。比如说,如果B抵赖,A坦白的话被放出来,而抵赖的话判1年,所以坦白比抵赖好;如果B坦白,A坦白的话判8年,抵赖的话判10年,所以坦白还是比抵赖好。这样,不论B如何选择,坦白都是A的最佳选择,即是A的占优战略。同样的,坦白也是B的占优战略。

这样,这个案例的结果就是每个人都选择坦白,各判8年。

囚徒的困境反映了一个很深刻的问题,就是个人的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如果两个人都选择抵赖,各判1年,显然比都坦白好(对犯人而言,而非对社会而言),但这作不到,因为它不满足个人的理性要求,每个人都追求效用最大,这将与集体效用最大产生矛盾首先是囚徒困境:

在一个经典案例 - 囚徒困境博弈理论,非常有趣。 “囚徒困境”是两个囚犯的故事。犯人做坏事,民警发现在审判赶上两个独立的细胞不能被交换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囚犯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1)认罪并供述同伙(即与警察合作,以背叛他的同伙),其他判决宣告无罪10年。 2)不认罪(即与同伙合作,而不是与警察合作),双方被判处****五年。 3)合作的无罪判决10年。

根据卡的表面,不认罪是最好的。然而,由于双方不能保证对方不会作证,会选择认罪并作证反对对方。

根本原因人类个体的理性有时会导致集体非理性 - 一个聪明的人,因为他自己的机智茧。

对于个人来说,这似乎是最合理的做法是向对方坦白,你可以得到免费的。但也不能保证他们不承认。事实上,最好的办法是双方都保持沉默,至少有两种常见被判入狱。但是,在信息的情况下,不能流通,个体理性,假设你保持沉默,1)如果对方推销自己,那么其他的可以自由,他们要坐10年的监禁; 2)另一方保持沉默,我们都应该在监狱里坐5年。假设认罪,承认对方,1)对方来推销自己,无论是坐10年徒刑; 2)党保持沉默,他们可以释放。

最坏的结果是坐10年的监禁,而不管他们是否保持沉默,最坏的结果是一定的。背叛对方,让他们可以自由。基于这样的考虑,人们会尽量聪明地选择背叛对方。然后会有矩阵不合理。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参考:

href="=1584" http:// .jjxj..cn/news_detail.jspkeyno=15841.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 ):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源自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1950年,由就职于兰德公司的梅里尔·弗勒德(merrill flood)和梅尔文·德雷希尔(melvin dresher)拟定出相关困境的理论,后来由顾问艾伯特·塔克(albert tucker)以囚徒方式阐述,并命名为“囚徒困境”。经典的囚徒困境如下:

警方逮捕甲、乙两名嫌疑犯,但没有足够证据指控二人有罪。于是警方分开囚禁嫌疑犯,分别和二人见面,并向双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

若一人认罪并作证检控对方(相关术语称“背叛”对方),而对方保持沉默,此人将即时获释,沉默者将判监10年。

若二人都保持沉默(相关术语称互相“合作”),则二人同样判监半年。

若二人都互相检举(互相“背叛”),则二人同样判监2年。

用表格概述如下:

甲沉默(合作) 甲认罪(背叛)

乙沉默(合作) 二人同服刑半年 甲即时获释;乙服刑10年

乙认罪(背叛) 甲服刑10年;乙即时获释 二人同服刑2年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