踯躅的拼音(踽踽踯躅的拼音)

踯躅读音是什么

踯躅 [zhí zhú]

1.徘徊不前

2.用脚踏地踯躅 [zhí zhú]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1.徘徊不前

2.用脚踏地

倘佯 彷徨 徘徊 徜徉 盘桓 踌躇踟蹰

踯躅怎么读

读音:zhí zhú

声母:zh、zh

韵母:i、u

声调:阳平、阳平

1、以足击地,顿足。

2、徘徊不进貌。

3、杜鹃花的别名。又名映山红。

例句: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的春天。

1、踟蹰[ chí chú ] 亦作“ 踟跦 ”。亦作“ 踟躕 ”。亦作“ 踟躇 ”。徘徊不前貌;缓行貌。

引证:何其芳《街》:“我在北方那个大城里,当黄昏,当深夜,往往喜欢独自踟躕在那些长长的平直的大街上。”

例句:爱心是一块竖立于森森里的路标,使徘徊踟蹰的人看到前途的光明。

2、徘徊 [ pái huái ] 往返回旋;来回走动。

引证: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在这条街漫步徘徊,忽然发现了通俗阅报社的招牌,挂在商场的楼上。”

例句:我一直徘徊在办公室门口,犹豫不决。jié jué zhízhú

一、释义:孑孓,蚊子幼虫,生活在水中;踯躅,以足击地,顿足;砥砺前行,本义在磨刀石上前进。比喻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二、孑孓,蚊子的幼虫,是蚊子由卵成长至蛹的中间阶段,由蚊卵在水中孵化而成,身体细长,相对头部或腹部而言,胸部较为宽大,游泳时身体一屈一伸,俗称跟头虫。孑孓身体细长,呈深褐色,在水中上下垂直游动,以水中的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呼吸空气。

三、史料记载《尔雅·释鱼》“蜎,环”晋郭璞注:“井中小蛣蟩赤虫,名孑孓。”

四、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景州一宦家子,好取猫犬之类,拗折其足,捩之向后,观其孑孓跳号以为戏。”踯躅[zhí zhú]

英文解释 - 中文解释

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百科释义

[pace up and down;loiter around]∶徘徊不前

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始踯躅于燥吻。--《文选》

[tread]∶用脚踏地

立踯躅而不安。--宋玉《神女赋》踯躅[zhí zhú]

以足击地,顿足。

《荀子·礼论》:“今夫大鸟兽,则失亡其羣匹,越月逾时,则必反铅过故乡,则必徘徊焉,鸣号焉,踯躅焉,踟躕焉,然后能去之也。” 王先谦 集解:“踯躅,以足击地也。”《宣和遗事》后集:“帝止之不可,但踯躅於地,大哭而已。”《古今小说·游酆都胡母迪吟诗》:“须臾,烈焰亘天,皆不胜其苦,哮吼踯躅,皮肉焦烂。”《东周列国志》第三五回:“ 魏犨 腾身跨在那兽身上,双手将他项子抱住,那兽奋力踯躅。”

徘徊不进貌。

《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 明 陈子龙 《小车行》:“叩门无人室无釜,踯躅空巷泪如雨。” 何其芳 《画梦录·墓》:“以后他的影子就踯躅在这儿的每一个黄昏里。”

杜鹃花的别名。又名映山红。

唐 白居易 《题元十八溪居》诗:“晚叶尚开红踯躅,秋房初结白芙蓉。” 清 赵翼 《肇璜殁后其子以君手植杜鹃一本见贻》诗:“一枝踯躅赠留贻,老瓦盆经手泽滋。” 郭沫若 《杜鹃》:“声是满腹乡思,*是遍山踯躅。”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