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疲劳”原本是美学术语。具体表现为对审美对象的兴奋减弱,不再产生较强的美感,甚至对对象表示厌弃,现指在生活中对任何人或任何事物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烦、厌倦或麻木不仁的感觉。
“审美疲劳”是随着中国导演冯小刚2003年底在贺岁片《手机》中的点睛妙用,而迅速成为2004年不少人嘴里时髦的口头禅和流行语的。《手机》中有个大学教授叫费墨,他发自肺腑地说了句:“在一张床上睡了20年,的确有点审美疲劳。”是指时间长了,对什么都不感冒了。现在却有一部分人追求艺术的晦涩,*离了大众审美情趣,难以产生共鸣。看到不想看了
什么叫“审美疲劳”??“审美疲劳”原属于美学用语,具体表现为对审美对象的兴奋减弱,不再产生较强的美感,甚至对对象表示厌弃。因中国导演冯小刚2003年底在贺岁片《手机》中的点睛妙用,而迅速成为2004年不少人嘴里时髦的口头禅。“审美疲劳”的意思在电影中被借指因长期的婚姻生活对配偶产生的平淡与麻木感。随后,词义被进一步扩大化,在生活中对某一件东西失去兴趣,或是被什么弄烦了,都可以宣布遭遇“审美疲劳”。结婚七年之痒是“审美疲劳”;好莱坞大片千篇一律是“审美疲劳”;天天重复同样的生活更是“审美疲劳”……只要人感到疲乏或是心情郁闷的时候,都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语言的魅力就在这里,幽默与调侃中,自嘲与讽刺中,其实不经意间达到了自我解*与释怀。观众在赏识一份作品时,是带着一种探究欣赏的兴奋心情去享受的,抱着兴奋的心情或新奇的心态,**被反复以同样的方式、强度和频率呈现,我们的神经反应就开始变弱,所以总会有**涣散的时候,也就是在欣赏了众多艺术作品后产生的昏眩厌倦甚至不再保有本来的鉴赏审美能力,这时需要眺望远方,放宽视觉空间,放松心情。能起到缓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