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海文人物简历(个人资料简介)

阎海文是中国空军一位忠勇的飞行员,在一次空战中因降落于敌人阵地,拒不向敌人投降,自戕(qiāng)殉国。,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空军有一位忠勇的飞行员,叫阎海文。他在一次空战中因降落于敌人阵地,拒不向敌人投降,自戕(qiāng)殉国。中国军民对他非常敬重,连敌人也表示敬佩。阎海文是中国空军第五大队二十五中队的少尉飞行员,他是个富有爱国精神上进心极强的年轻人。他不仅从小就怀有爱国之心报国之志,而且特别注重个人的品格修养,严以律己。

阎海文 - 简介

在南京钟山北麓王家湾镇附近的航空烈士公墓,长眠着一个祖籍昌黎的空军勇士--阎海文。

阎海文,男,辽宁北镇道人,1916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祖祖辈辈靠种田维持生活,家境贫寒。因受父母的熏陶,他自幼疾恶如仇,仰慕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渴望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贡献。伯父阎祝三在清光绪年间考取武进士。父亲阎仲三曾考取武秀才,1930年前,在热河都统汤玉麟部下任副官。海文幼年时与母亲生活在乡下,15岁考入沈阳东关文华中学。

阎海文的祖上是由昌黎迁徙到辽宁省北镇县导台子村的农民。1916年,他出生在北镇,自幼在关东大地长大,经受了多次水灾和兵灾,并赶上了‘九一八‘事变的*发。他不甘做亡国奴,和家人逃离东北,高中毕业后毅然考入杭州笕桥航空学校,学做轰炸机飞行员。他在《我的自传》中表示:‘我们中国人,现处在一个极危险的地位,中国在国际的地位,是说不上的。现在我们九死一生,敌人已逼到我们家门里来了,非速反攻,和它一拼,是不可活下去的。‘‘现在我们应以总理的革命手段,实行总理的遗教,才可能有出路,中国才能复兴。法之霞飞将军,欧战时闻名全世;拿破仑之武功,轰轰烈烈;华盛顿之*,战八年而唱独立;印度之甘地,土尔其之基马耳,等等,都是古今中外的完人。他们事业的伟大,也是努力奋斗得来的,他们有干干干的精神,所以我在学生时代,守纪律,服从长官,爱惜光阴,自励自行,努力苦干,以期能为国家出一份力,完成我的*敌之志愿。

阎海文 - 生平

爱国心 报国志

阎海文1916年出生于辽宁省北镇县。“九・一八”事变时,他才15岁。日本侵略军的铁蹄践踏着我国东北的土地,阎海文不甘心生活于异国军队统治之下。他从东北流亡到北平。到北平后,他到东北流亡学校读书。东北沦亡,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重的伤疤。他后来写道:“东北沦亡,国将不国。堂堂的中华民族,竟受倭奴之摧残与蹂躏,令人痛心,所以我常为之悲,为之泣。”

由于对家乡沦亡非常痛心,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为国家收复失地,因此,他读书,锻练体魄,都增添了动力。他努力学习,坚持锻炼,尤其注意磨练自己的意志和毅力,准备将来驱赶日寇,收复国土,光复自己的家乡。

1934年阎海文高中毕业后,正好**航空学校到北平来招生。阎海文想抠是学本领,培养自己,以便将来报国的好机会。于是他便报了名,经过考试,很快被录取了。**航空学校是学习军事技术的好环境,阎海文学习非常专心。后来他在自传中写道:“高中毕业后,我考入航校,入校后只知一心向学,救国之法,期必达成。”

他学习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救国。他对航空也很有兴趣。他说:“我喜欢飞机的万能性,我决心努力研究。”

阎海文不仅注重学习,而且也很重视品德的修养、意志的磨练,培养远大的志向。

他写道:“说到我的律己之道,要修正高尚的人格,洁白的心地,健旺的体魄,坚忍不拔的精神,丰富的学识,有纯正品行和奋斗的精神,以礼待人,讲义气,重节*,讲信用,做个为国为民的好青年。”

崇敬名人

通过学习,他了解到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为革命呼号,不避艰险,奔走海外,百折不挠。他对孙中山先生非常崇敬。由此,他对孙中山先生的学说(革命主义)也发生了浓烈的兴趣,开始研究起来。他认为:“我们应以总理(指孙中山)的革命手段,实行总理的遗教,才可能有出路,中国才能复兴。”

阎海文对世界上的一些名人很崇敬。他在自传里是这样写的:“我平常很注意一些名人的史料,非常羡慕革命的伟大事业。法之霞飞将军,欧战时闻名全世;拿破仑之成功,轰轰烈烈;华盛顿之*战,八年而唱独立;印度之甘地,土耳其之基马尔,等等,都是古今中外的完人。他们事业的伟大,也是努力奋斗得来的。他们有干干干的精神。所以我学生时代,守纪律,服从长官,爱惜光阴,自励自行,努力苦干,以期能为国家出一份力,完成我的*敌之志愿。”

阎海文还是一个青年,认识水平有限,他只知道崇拜名人,并不能分得清那些名人真正的历史功勋和历史局限。但他一心要学名人,满腔热诚要学名人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还联系自己的实际行动,决心“自励自行,努力苦干”,将来好*敌,为国家效力立功。

阎海文在学生时代就立下了宏大志愿,要*敌报国,这是极为难能可贵的。正是这种报国之志,才使他后来作出了那样忠勇壮烈的举动。

阎海文具有拼命奋斗的强烈爱国心,那是很感人的。请看看他在自传中的一段话:“我个人太微小了,比起世上伟人来,真九牛之一毛耳。然思国怀乡之念,不弱于他人,救国之志,永存于心。我们中国人,现处在一个极危险的地位。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是说不到的。现在我们九死一生,敌人已逼到我们家门口里来了,非速行反攻,和它一拼,是不可活下去的。”

在这些语句中,我们不是感触到了阎海文那颗急于报国,要同日寇拼搏,激烈跳动、滚烫火热的心吗?

阎海文 - 牺牲

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发,二十五队奉命移驻扬州。17日,奉命轰炸上海虹口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阎海文主动请战,8架霍克机在副队长董明德的率领下直飞上海虹口。11时许,到达目标上空并投入战斗。阎海文看着被战争笼罩的祖国大好河山,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为死难同胞报仇!为中华民族争光!他和战友们胜利完成了任务。可是,就在这时,敌人的高炮已团团围住了他的战机,无数弹花迸裂在座机四周。突然,机身猛烈地一颤,他的飞机被敌人炮火击中,失去了控制,向下坠去。他被迫跳伞降落,因风向稍偏,降落伞被风吹在敌人的阵地上,敌人疯狂地从四面八方扑向阎海文,当阎海文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英武地站在一个坟堆附近,手握钢*,显得十分从容镇定。在日本兵逼近到离他50米的时候,他举起手*,从容地对准自己的太阳*,射出了最后一颗子弹,壮烈牺牲。

当日下午,旧坡头旁又添新坟。日本兵列队*帽,垂首恭敬而立。坟前粗糙的木牌上,“支那空军勇士之墓”几个大字在敲击、震撼着他们的心。为敌人、也为勇士举行葬礼,这在他们是**次。

阎海文 - 影响

1937年9月11日,日本大阪的《每日新闻》特派员木村毅发回日本国内的一则报道,在日本列岛引起了强烈震动。感佩至极的木村在文中叹道:“我将士本拟生擒,但对此悲壮之最后,不能不深表敬意而厚加葬殓……此少年空军勇士之亡,虽如苞蕾摧残,遗香不允,然此多情多恨,深情向往之心情,虽为敌军,亦不能不令我全军将士一掬同情之泪也。” 文章最后甚至惊呼:“中国已非昔日支那!” 1937年10月,日本东京新宿区举办了8月16日阎海文所使用的降落伞“中国空军勇士之友阎海文展览会”,展出其生前用过的飞行服、降落伞和手*等遗物。此次公展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日本人。20多天的时间里,参观的东京市民络绎不绝。一向崇尚武威的日本人似乎全然忘记了英雄的国籍、身份,一张张面孔上无不充满敬意。甚至有人为他惋惜、落泪……

后来,阎海文的遗体被转葬到1932年8月为安葬‘一二八‘淞沪抗战时牺牲的30余名空军烈士而建的南京航空烈士公墓。与阎海文同时葬于航空烈士公墓的,还有8月19日驾机冲向敌舰的沈崇海等空军英雄。如今,几经劫难,南京航空烈士公墓已修葺一新,阎海文烈士墓业已复原。

阎海文 - 个人评价

阎海文壮烈殉国,实现了他“讲义气,重节*”的誓言和*敌报国的宏愿。他说过,他要“做个为国为民的好青年”。他说到做到了。

阎海文是个有爱国情*,也重友爱感情的青年人。阎海文牺牲后,敌人从他的飞行帽里,发现有一张珍藏的折叠着的纸片,上面写着南通市的一个地址,和“刘月兰”这个名字。字写得娟秀,像是刘月兰女士的手迹。据分析,刘月兰可能是阎海文的爱友。阎海文在紧张激烈的战斗中,仍将这一纸条珍藏在自己帽内,说明他对她怀有深挚的感情。但为了报国,这段爱情只能夭折了。

*怕阎海文牺牲时,他心中是含着遗恨的。一则,他的家乡东北沦亡,他“为之悲,为之泣”,但至死他未能打回老家去,驱逐日寇出中国。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①再则,一苞很有希望的爱情蓓蕾枯萎夭折了。阎海文情绵绵,恨绵绵。但他实现了报国之志,他又是无悔的。

阎海文的牺牲,中国军民深为痛惜,同时亦对他深为敬重。阎海文牺牲为国的精神成为全国军民奋力抗战的榜样。

阎海文英勇壮烈牺牲的事迹,也使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感到敬畏。日本帝国主义原以为,中国人软弱可欺。他们曾经狂言过,用不了三个月,就可以打败中国,让中国投降。但是,“卢沟桥事变”后,全国奋起抗日。特别是“淞沪抗战”开始后,中国军民同仇敌忾,不怕牺牲,浴*奋战的事实,使日本人看到,军国主义战争狂人叫嚣的“三月亡华论”注定要失败。阎海文壮烈殉国又是一份活的教材,它让日本侵略者感到,中国人抗战意志不可动摇,宁死不会屈服的。

①诗句引自唐代诗人杜甫《蜀相》一诗,该诗为咏颂诸葛亮而作。阎海文牺牲十多天后,日本《大孤每日新闻》刊登了这家报纸驻上海特派员木村毅写的一篇报道,木村毅从阎海文壮烈殉国的**中,对中国产生了新的认识。他感叹地写道:“今天之中国,已非昔日之支那!”

阎海文 - 参考资料

[1] 南京党史 http://.njsw.gov.cn/site/s/ds/dsdsj-mb_a3909030526945.htm

[2] 抗日英雄--阎海文纪念馆 http://.eelove.cn/yanhaiwen

[3] 军事网 http://mil.qianlong./4919/2005/06/27/40@2694432.htm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