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炯天人物简历(个人资料简介)

刘炯天,男,1963年1月出生于河南内乡,中国工程院院士。1986年9月入党,1983年6月毕业于东北工学院,1989年获中国矿业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硕士学位,1999年获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现任河南省政协副**,郑州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省科学技术协会副**(兼),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第十届学部主任。

,人物履历

1979.09―1983.07东北工学院采矿系选矿专业学习

1983.07―1983.08毕业待分配1983.08―1989.11中国矿业大学煤综合利用系教师(其间:1986.09―1989.06中国矿业大学煤综合利用系选矿专业研究生学习,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9.11―1995.12中国矿业大学煤综合利用系选矿实验室主任

1995.12―2000.07中国矿业大学煤综合利用系、能源化工系副主任

(1995.03―1999.06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研究生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0.07―2007.08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院长(其间:2006.03―2006.06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25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2007.08―2013.05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党委**(2009.12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3.05―2013.06郑州大学校长人选、党委副书记

2013.06―2013.12郑州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2013.12―2018.01郑州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省科学技术协会副**(兼)

2018.01―河南省政协副**,郑州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省科学技术协会副**(兼)

党的十九大代表,十届河南省委委员

任免信息

2018年1月28日,政协河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次全体会议选举刘炯天为省政协副**。

学术**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选煤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煤炭学会理事。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化学化工学部委员。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第五届)。

广东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创新联盟工程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际选煤大会分会执行**(第十五届)。

研究方向

微泡浮选;微细粒矿物分选理论,技术与装备;水处理技术

学术成果

提出旋流-静态微泡柱分离方法

发明微泡柱分选设备与工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微细柱分选技术。打破浮选柱“静态”矿化的传统理念,创造性地把旋流矿化、管流矿化等高紊流矿化方式置入浮选柱中,形成逆流矿化、旋流矿化、管流矿化三种矿化方式的有序集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微细柱分选技术。国内应用三百余家企业,出口越南与印尼,获美国、澳大利亚、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实用新型专利七项。被评为首届煤炭工业十大科技成果及“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优秀成果,《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及洁净煤制备研究》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旋流-静态微泡柱分离方法和设备》获02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开发煤*硫与深度降灰工艺

建立我国首座超净煤制备厂与废弃煤泥利用工程,为我国难选煤*硫降灰做出重要贡献。作为技术负责人之一,开发煤*硫与深度降灰工艺,无机硫*出率达80%并生产出低硫冶金精煤。这项工程曾创造了分选工艺、关键设备及指标水平的国内领先,实现了选煤工艺的重要变革,获9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四名)。通过与活性炭制备工艺集成,主持建立我国超净煤制备生产线(“863”项目,国家“双高一优”工程)。主持开发废弃煤泥加工工艺并建立30万吨/年高灰煤泥生产线(国家重点技术创新工程)。

发明矿物凝聚剂净水方法

实现难沉降煤泥水的高效循环利用。针对我国难沉降煤泥水问题,提出了聚沉煤泥水,使难沉降煤泥水变成易沉降煤泥水的思路,发明了利用添加天然矿物澄清煤泥水的方法与技术。该技术解决了“高含泥影响质量”、“石灰板结”、“透水矿选煤”、“软岩煤层开采”等煤泥水难沉降引发的生产难题,列国家重点科技推广项目,用于五十余家企业。获授权发明专利一项,中国高校技术发明一等奖。

开发矿物柱分选设备与短流程工艺,把柱分选技术应用于矿物分选。提出通过过程强化来解决贫细杂难选矿物分选难题的思路。完成“大型矿用微泡柱开发”、“全流程柱分选工艺”“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建立65吨/时的柱分选提铁降硅系统,2000吨/日的两段铜分选系统,3600吨/日的钨粗选两段分选系统。技术应用国内十余家大型矿山。

倡导选矿过程研究并寻求在煤炭深度*硫降灰

贫杂难选矿物分选方面的突破。提出多种矿化方式集成的梯级优化分选方法,把旋流场、高度紊流等强化方法用于煤*硫及超纯制备;提出过程设计与耦合进行难选矿物分选。形成微泡柱分选与洁净煤技术、选矿过程设计与矿物柱分选的研究方向。

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863”、国家重点技术创新、国家重点技术推广项目。

“九五”以来连续主持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15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7项,发表论文99篇,SCI、EI收录29篇。 编写教材4部,建成《矿物加工学》国家精品课程。

代表性著作 : 《矿物加工学》

代表性论文 : 煤泥水中黏土颗粒对钙离子的吸附实验研究及机理探讨

荣誉记录

200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1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10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2008获年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能源大奖

2008年获中国工程院第七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2007年获“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首席科学家

2004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001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01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

2004年获全国模范教师

2004年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0年获全国百千万工程煤炭行业技术拔尖人才

1999年获孙越崎优秀青年科技奖

2002年获教育部全国优秀青年教师奖

2002年煤炭工业十大技术创新人才

200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2008年获江苏省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2005年获江苏省青年科学家奖

2004年获江苏省首届“十大”杰出专利发明人

2003年获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

2003年获江苏省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003年获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标兵

1994年获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2004年获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矿物加工工程学科) 学术带头人

2006年获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高效的流态化清洁煤理论与技术)团队首席专家

2008年获国家级教学团队(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主干课教学团队)团队带头人

2013年,郑州大学新任校长

2014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人物评价

刘炯天教授坚持选矿工程技术研发,足迹遍及全国各省,坚持在矿山一线搞科研。治学严谨,勇于开拓,带领团队为我国选矿工程技术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