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方军 - 简介 董方军,1972年3月生,山东省沂源县人,北京汇泉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2006年获得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为北京交通大学在读博士。曾获得全国水土保持先进个人、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山东省希望工程贡献奖获得者、淄博市十大杰出青年、淄博市十佳市民、淄博市尊师重教先进个人等称号。 董方军 - 拼搏之心
董方军出生于山东省沂源县一个偏僻山村,中学毕业以后在沂源县徐家庄乡税务所担任协税员。那时,这份稳定可靠的工作让很多人羡慕。 但是,当时还不到20岁的董方军却不这么想,在一番认真的自我评价和深刻的自我分析后,他决定去开拓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当时,我脑海的唯一念头就是放弃这份‘铁饭碗’,要去拼搏创业。”董方军认为当时的自己并不是一时冲动,是经过理性地思考过的。 很快,董方军在家乡了解到莱芜钢铁集团大量需要一种经铁精粉结成球团的原料产品,而这种原料在当地以及周边地区矿藏十分丰富,且生产工艺并不复杂。凭着自己勤于思考、敏于努力的天性,很快办起了工厂。 在董方军的勤恳努力下,工厂**年便实现了产值300万元,使得他很快掘取到人生**桶金,这大大增添了董方军干事业的信心。几年拼搏,董方军的企业业绩在行业中排名到山东省**。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壮大,他所成立的山东沂源汇泉矿业有限公司已成为一家以能源为主,集运输贸易、高效农业开发为一体的综合型、规模化民营企业。而且,完成了企业从生产型到生产经营,再到资本运作的发展过程,实现了企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2005年,董方军出资1亿多元,成立北京汇泉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使企业实现了向集团化方向的飞跃发展。 然而令人佩服的是,1998年至2009年的十一年间,董方军在经营企业的同时,完成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学业,成为山东省**位考取统招博士生的民营企业家。如今,他还在进行学术博士后研究。 董方军认为,在企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应该重视知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说自己是学习与实践的综合体,在理论与实践的中间,以独特的视角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着。 董方军说:“企业发展的每一步,我都深切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的殿堂里,我获益良多,也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很坚实的基础。从事经济工作到学习,我觉得既有必要,也非常有意义。我尝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处,在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在理论学习中探索着,在实践和理论中磨合着。如果说用曲线来形容我的学业和企业的发展,二者是同步攀升,相辅相成的。” 除了重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外,董方军还十分关心国计民生,曾在国家一类刊物发表了观点二十余篇。其中《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若干建议的讨论》一文,对次贷危机的影响提前了近半年的时间进行预测。 不断地进取,自强不息,正是董方军永不止步的信念。
董方军 - 慈善之心现在,虽然有众多响当当的社会职务,但是最令董方军引以为傲的职务,就是北京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 北京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于2009年9月,成立两个月后,董方军成为该基金会副理事长。董方军坦言,他与基金会有缘。可众人不知,缘分的背后,是董方军对公益持之以恒的执着。 1998年,正当董方军的事业蒸蒸日上时,却遭遇了一场车*,这场灾难不仅使他自己丧失了斗志,也让他的企业进入了冰霜期。以至于现在回忆那次车*时,董方军仍显得有些激动。 “这次交通事故彻底改变了我,当时,我特别低迷,如果没有那么多的人一直给我鼓励和支持,我想就不会今天的董方军。”董方军回想那段艰辛的岁月时说,“当时,残疾人组织帮助了我,扶持了我,打开我心中封闭许久的门。” 正是感受到他人无限的关怀,让董方军顿悟,从那以后,董方军下定决心将企业转成福利企业。 他说:“当我从困难中走出来,社会给予了我很多,现在的我应当反哺社会。现在投身到公益慈善事业中来,这是一种很朴实、很自然的想法,也是我做人的原则”。 多年来,董方军一直实践着自己的信念,他捐资助学、修路架桥,建造公益项目,累计投资上千万元。现在,董方军更喜欢将自己定位为一个高级青年志愿者。“每个人都有爱心,我们应该影响更多的人进入慈善的海洋。” 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董方军有着自己独特的见地:社会责任感是构成企业家的首席要素,这是一个企业家首当考虑的事情。 他说:“如果只考虑到利润最大化,而忽视社会责任感,那只能成为企业主。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实现税收、安排更多的就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然后再贡献给社会,这是一个公司发展的原则。” 如今,董方军放下辛苦创下的企业,将他在经营企业中的理念融入到慈善事业中,扎实地为残疾人队伍服务着、建设着。他引进团队,引进创新型公益理念,并筹划实施了爱心果园项目、话务员培训项目。这些项目的建立,不仅帮助了更多的残疾人就业,同时也稳定了一个群体的生活保障。 董方军为自己的这份慈善公益事业定下了首要目标――通过两年的时间将北京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建设成为北京市劳动保障的补充,成为北京市残疾人保障的有力补充,五年的时间内成为北京市残疾人保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益慈善是我的另外一种社会价值,来到了基金会,反哺社会是我应尽的责任,这很平常啊!”此时,董方军的眼神无比坚定。
董方军 - 打造公益品牌在采访的过程中,董方军的电话不断,话语中得知,基金会正在筹划“爱心果园”项目,董方军非常关注对爱心人士的服务是否到位。他多次叮嘱项目团队一定要在细节上多下功夫。 董方军坦言,和其他许多公益基金会一样,基金会对于什么是公益、怎样做公益还没有清晰的想法,亟需树立自己的公益理念,打造一支精干的专业队伍。 为此,董方军走访了许多公益机构,研究了大量的公益项目,在研究中,他发现中国的公益事业发展和经济社会进步严重*节,绝大部分的公益组织都没有解决受助人的长期发展问题,而且在项目开发、捐赠人服务等方面都显得非常粗糙。 经过密集的调研和仔细的研究,董方军在北京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内部提出了“超值回报”和“事事公益”的理念,作为基金会工作的指导方针。 董方军说:“超值回报就是要给捐赠者超出捐赠款项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回报,让他们参加了公益还想参加;事事公益不要像以前那样让大家觉得公益离自己很远甚至是一种负担,我们要让老百姓在平时的吃喝玩乐中就参加了公益活动,使普通百姓成为公益事业的主角,这也是大势所趋。”这个想法一推出就得到了基金会同事们的支持。 确定下公益理念后,就是寻找志同道合的同事。董方军马上又为基金会引进了专业化的公益团队,他要在基金会贯彻先进的组织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要为基金会打造一支熟悉市场经济运作规律的、能打赢仗的队伍。 行胜于言。在基本完成了基金会的理念建设和团队建设两项工作之后,董方军就带领专业团队开始设计基于“超值回报”和“事事公益”理念的公益项目。他们经过一次又一次激烈的讨论,终于有了几个项目的雏形。这些项目包括爱心果园助残行动、残疾人话务员平台和残疾人网上就业等,都属于全新的参与式的公益活动。 爱心果园项目借鉴了目前北京广泛流行的休闲采摘的潮流,号召爱心人士在爱心果园认养一棵爱心果树,帮助残疾人在果园就业。爱心人士在果实成熟时可以前往果园采摘,并将得到基金会赠送的爱心果箱,将亲手采摘的果实装入果箱作为礼品送给亲朋好友,传播爱心善举。 爱心果园项目完美体现了董方军的“超值回报”、“事事公益”的理念,将欢乐采摘和助残公益结合在一起,不为采摘的人增添任何负担,让他们随手之间就帮助了残疾人。项目刚一推出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几百棵爱心果树短时间之内就被认养一空。 初战告捷,董方军依然没有懈怠。在项目之初他就提出,项目要经过一个试验期,不能盲目求大求全,应该在注重建立营销和服务体系上,把爱心果园的基本功练好。 董方军告诉记者,他的梦想是打造一个家喻户晓的的公益品牌。现在,他正在朝这个目标奋力前进着。
董方军 - 荣誉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董方军当经济大潮中的弄潮儿,用爱心、用真情回报社会,受到各级党政组织的表彰奖励,先后被评为县劳动模范、县优秀党务工作者、淄博市十佳文明市民、市十大杰出青年、市“尊师重教先进个人”、山东省“希望工程贡献奖”获得者、山东省优秀青年民营企业家、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个人;公司荣获县级文明单位、山东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山东省“青年文明号”、省工商联系优秀会员企业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