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培(1603~1669),字孟坚,号封岳,即墨城里人。其祖父黄嘉善,明万历年间兵部尚书、赠太保衔。黄培16岁入朝班,官至钦差提督街道、锦衣卫指挥、都指挥同知,极受明廷器重。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六日,李自成已兵临京畿,黄培想以身殉明,但因母柩在京不能立行。黄培原配为邑绅蓝再茂之女,因产病早卒;崇祯皇帝赠宫女安氏为副室,生黄贞明,时六虚岁。先使安氏 …
清廷
宋育仁(1857-1931),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被誉为四川历史上“睁眼看世界”**人,重庆维新运动倡导者。字芸子,晚年号道复,四川富顺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改任检讨。 1894年任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公使参赞,着意考察西方社会、经济、**制度,积极策划维新大计,提倡民主共和。回国后,参加维新组织“强学会”,主讲“中国自强 …
费莫・讷尔经额(1784年-1857年),字近堂,费莫氏,满洲正白旗人。清朝晚期十大直隶总督之一。 嘉庆八年(1803年),讷尔经额中翻译进士,随后不久,担任妃园寝礼部主事。嘉庆十四年(1809年)调入工部,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升为郎中。道光五年(1825年),迁山东布政史,署理巡抚,次年升漕运总督。道光九年(1829年),调任山东巡抚。道光二十一 …
粟贤宇(?―1740),原名粟昌福,侗族,清代城步横岭峒长安坪(今城步苗族自治县长安营乡)龙家溪人。乾隆初期城步苗侗瑶民起义首领之一。 清乾隆五年(1740年),粟贤宇、杨清保为反抗地方地主官绅仗势掠夺百姓田产之行为,在横岭峒和莫宜峒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苗侗瑶民起义。他们首先以长安坪和江头司为根据地,聚众数千人,提出了“五峒连天地,苗瑶共生存,今日举义旗, …
梁士诒(1869~1933 年), 字翼夫, 号燕孙。祖籍广东三水, 早年与其父梁知鉴(后考中举人)同在三水、广州、香港读书, 后又与梁启超同于佛山书院(前称汾江义学)游学, 为名师陈瀚之学子。光绪十五年(1889 年), 与梁启超结伴参加乡试, 同时中举。翌年, 赴京会试, 落第而归; 两年后再应会试, 仍不第。南归途中, 逗留上海, 开始倾力搜罗新书和译 …
金之俊(1594-1670年),字岂凡,江南吴江八都(今苏州市吴江区)人。明末清初贰臣。茅坤之外孙。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明亡后降清,仍任原官。曾上疏摄政王多尔衮建议蠲免京畿田租,献策十不从十不从。金之俊曾劝降左懋第。董鄂氏死后,写有《孝献皇后行状》。累官至中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太傅。康熙元年(1662年)告老还乡。归田后, …
张芾(1814~1862)名黼侯,字小浦。陕西泾阳人。清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庶子,值南书房。大考一等,擢少詹事。二十二年四月王鼎自缢后,张以门生至王家,与陈孚恩“共劝王沆”,同意由陈代改遗疏,得穆彰阿赏识,超迁内阁学士,督江苏学政。二十五年(1845)授工部侍郎,任满仍值南书房,旋调吏部;二十九年(1849)督江西学政。,基本内 …
策棱(1672-1750) 清代前期蒙古族重要将领。又作策凌。喀尔喀蒙古赛音诺颜部人。姓博尔济吉特,成吉思汗嫡裔。康熙二十七年(1688)准噶尔部台吉噶尔丹举兵侵入喀尔喀,策棱投奔清廷。清廷以其为成吉思汗18世孙图蒙肯嫡嗣,赐居京师,教养于内廷。四十四年,授贝子品级。五十四年,策妄阿拉布坦派兵侵袭哈密,策棱**赴推河从军。雍正元年(1723),诏封多罗郡 …
孔令贻(1872-1919),字谷孙,号燕庭,山东曲阜人,孔子七十六代嫡孙。1877年袭衍圣公,1898年孔令贻奉谕为翰林院侍讲,并正式主持府务。1892年署理四氏学学务。1907年奉旨稽查山东学务。1914年中华民国封衍圣公。1915年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组织“筹安会”,孔令贻为“名誉理事”,袁称帝后,加封孔令贻“郡王”衔。1919年春,进京废帝溥仪祝寿, …
孙可望(小名旺儿,1602年-1660年12月21日),明清之际陕西延长人,张献忠义子,明末张献忠农民起义军大西**主要将领、南明永历时期权臣。 张献忠起义后,孙可望加入义军,被张献忠收为养子。孙可望勇敢、狡奸,每遇敌,都可沉着应变,被称为“一堵墙”。大西**建立后,孙可望位列群将之首。张献忠牺牲后,孙可望与李定国因抗清问题产生分歧,互相攻击。孙可望向清军投 …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