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始皇嬴政 [秦] 中国首位皇帝(前259~前210) 秦始皇(前259―前210),嬴姓(一说赵姓),名政,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家、军事家、统帅。 秦始皇于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赵国邯郸,是秦庄襄王与吕不韦的姬妾所生,所以有人说秦始皇为吕不韦之子。出生后,姓赵。公元前247年,庄襄王死,嬴政即秦王位,时年13岁。相国吕不韦掌握实权。 …
秦国
樊於期(?�D前227年),战国末期将领。原为秦国将军,后因伐赵兵败于李牧,畏罪逃往燕国,被燕国太子丹收留。太子丹派荆轲谋刺秦王政时,荆轲请求以樊於期首级与庶地督亢(在河北高碑店一带)地图作为进献秦王的礼物,以利行刺。樊於期获悉,自刎而死。 杨宽的《战国史》认为樊於期就是桓�t,但所持理由仅两人名称发音相似,记载时间接近,时代差距无法考证文字读音,记载时间 …
西乞术,春秋时秦国大夫蹇叔的儿子,姓蹇。(一说为秦国少数民族将领。名术,字西乞。 ) 秦穆公三十二年(前628),他与孟明视、白乙丙率师袭郑,因遇郑商人弦高犒师,以郑有备,顺道灭滑(今河南偃师西南)。回师途中被晋袭击,大败被俘。旋得释回国。见《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秦康公六年(前615),聘问鲁国,言将伐晋。 另:术一作遂。西氏,名术,字乞(王 …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使者带着国书去邯郸城(今河北省邯郸市)见赵惠文王,说秦王情愿让出十五座城来换邯郸城收藏的一块珍贵的“和氏璧”,希望赵王答应。 赵惠文王就跟大臣们商量,要不要答应。要想答应,怕上秦国的当,丢了和氏璧,拿不到城;要不答应,又怕得罪秦国。议论了半天,还不能决定该怎么办。 当时有人推荐蔺(音lìn)相如,说他是个挺有见识的人。 赵惠文 …
作法自毙,成语,作谓语、宾语、定语,意思是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泛指自做自受。出自《史记・商君列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商鞅变法,首先取消了贵族的特权,规定重新按军功大小给予爵位。贵族由此失去了无功受禄的特权,对商鞅十分不满。但商鞅有秦孝公支持, …
秦献公(前424年―前362年),《世本》作秦元献公,《越绝书》作秦元王。嬴姓赵氏。《史记索隐》记载名师隰(xí),《吕氏春秋》记载公子连。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84-前362年在位),秦灵公之子,在位23年。 秦献公早年-魏国,回国继位后在秦国国内进行改革,其中包括废止人殉、迁都、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并且数次发动收复河西(今山西、陕西 …
蒙武(?―约公元前219年), 中国战国时秦国名将。,名将蒙骜之子,蒙恬与蒙毅之父,战国时期秦国将领。公元前224年,蒙武担任副将,跟随王翦率军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斩*楚将项燕。公元前223年,蒙武再度与王翦率军攻打楚国,击败楚军,俘虏楚王负刍,灭亡楚国。其后事迹不详。 家世背景 蒙武出身于武将世家,其家族原本是齐国人。蒙武的父亲蒙骜在秦昭襄王在位时期( …
赵王迁,生卒年不详,亦称赵幽缪王,嬴姓,赵氏,名迁,赵悼襄王之子 ,母赵悼倡后,战国时期赵国最后一位国君,公元前235年-前228年在位。 公元前236年,赵悼襄王去世,赵王迁继位。赵王迁继位后,屡遭秦国攻打,接连丢失宜安、平阳、武城、狼孟、番吾等城池。 公元前229年,秦国大举攻打赵国。赵王迁派将领李牧、司马尚率军抵御秦军。秦国收买赵王迁的宠臣郭开,让 …
【成语】: 空*来风 【拼音】: kōng xué lái fēng 【解释】: *:孔、洞;来:招致。有了洞*才进风。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也比喻流言乘机会传开来。 【成语故事】: 楚国人宋玉,是屈原的学生,也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有一次,他陪着楚顷襄王到兰台去游玩,这时,正好有一阵凉风徐徐吹来,顷襄王披着的衣襟,觉得很凉快。“好凉 …
一字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以千金。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语出】南北朝?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人物】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生意人名叫吕不韦(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有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各种办法来巩固他的**。这些食客,各色各样,应有尽有。他们把见解和心得,写出二十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