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雨帆 (1940~) 笔名宇凡、杜宇。壮族。广西靖西人。**党员。1961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广西民族学院中文系助教,百色起义纪念馆干部,百色地区文化局创作员、文联文学部负责人,广西《三月三》杂志常务副主编,副编审。广西作协第三、四、五届理事,广西民族文学研究会**、二届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二届理事。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 …
百色
李丰山 桑落墅镇李行(hang)头村人,对越自卫反击战一等功臣。 1985年11月25日,在越南前线的猫耳洞里,来自山东省惠民县的战士李丰山给惠民县的党组织写了一封信:如果自己牺牲了,请把自己抚恤金的一半交给父母,另一半交给学校。两个月后,李丰山不幸壮烈殉国。亲人们含着热泪,把他的抚恤金送到了学校。烈士的事迹感动了58万惠民父老乡亲。 19 …
黄钧明(1906―1951年),原名黄杰,号文令。融水乡小荣村上村坡人。曾在融县初级中学读书,民国15年(1926年)5月,到广州番禺参加第六届农-动讲习所学习,9月15日毕业回广西,10月由广西省农民部委为特派员回家乡融县开展农-动工作。他兼任***县党部执行委员,融县农民协会会长。“4・12”-**后,他离融县,前往桂林第三高中、上海劳动大学附中读书,后 …
李光华(1904―1983) ,出生于富川县劳溪山北卡一个瑶族贫苦农家。兄妹5人,随父租山主土地种树。 16岁搬到恭城势江源桃溪河反漕界高寒山寨垦荒, 他体力超人,挑担不离200斤,专门打了一把8斤4两重的锄头开山挖地,曾在桃溪河5个山冲岭头种上数万株棕、桐、杉树和满山楠竹。 解放后,李光华更加发奋图强,挖山不止。1964年他把桃溪河所种的竹木全部无偿地交 …
刘立道(1900~1981年),会仙乡邦山底村人。民国14年(1925年)黄埔军校**期毕业后,任海丰农民自卫军干部训练所队长,同期加入中国***。15年参加北伐战争,曾任国民革命军**军**部干事、湖南农军辎重营营长、十一军二十六师七十七团参谋长。次年参加“南昌起义”后,赴广东任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第五团团长。17年,任东江-委员会参谋长。 后到越南,任华侨 …
韦肇隆(?~1938),字德卿,壮族,蒙村乡铁象村人。清时参加绿营兵,由行伍保授蓝翎守备,历任管带。其父韦有余曾任提标、柳州城守营千总。 民国初,广西“群雄”割据。韦肇隆自拥二三千人 ,占据来宾。后投入旧桂系军阀营垒,先后任广西左区第三路副司令,护国第三军**副司令,讨龙(济光)军司令,广西左区第三路司令,广西自治军第六纵队司令,广西陆军第七独立旅旅长 …
冯敏昌 [清] 壮族古代文豪(1747~1807) 冯敏昌(1747―1806),字伯求,又字伯子,号鱼山,壮族,生于广东省廉州府钦州长墩司南雅乡(今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大寺镇马岗村)。冯家是书香门第,文人辈出。曾祖父应祥,字征麟,太学生、增广生,曾任翰林院编修;祖父经邦,字宪万,增广生、太学生,曾任翰林院编修;父达文,字天岩,岁贡生,候补训导,历任开建、临高 …
陈豪人(1907―1940),又名昭礼、导民、陈才、希周;福建省福州人,1907年3月出生于商人家庭,其父曾集资创办福州私立开智小学,并热心禁烟;陈昭礼从福州第二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参加“五卅”运动;1925年,他加入中国***,是福建党组织的早期**人之一;百色起义**人(**委员),1940年8月,他被***军统特务暗*,牺牲时年仅33岁;他的 …
胡 斌( ~1932) 原名符斌,文昌县人。1926年入黄埔军校学习,同年加入中国***。1927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后转到东江坚持斗争。 1929年春,在张云逸**的广西警备第四大队任**营营长。在**中开展士 动,加强思想**工作,使**成为****的革命队伍。同年10月,-、张云逸率领教导总队和第四大队开赴广西西部的百色地区,准备武装起义, …
罗福康(1901―1970年),乌石镇旺岭村人。小时读私塾,后入乌石小学,玉林省立第二高中,广东大学和上海法政大学读书。1931年回陆川任南平中学校长。广西省招考县长时,应考得**名,被录取为县长,任绥禄、百色、苍梧、贵县县长、百色专员。1944年任**区八步专员兼保安司令。1947年至1948年任粤西桂东联剿指挥官镇压***革命活动。1949年任广西省民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