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得:得到;获得。不能得到很多。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 [语出] 汉・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东汉末年,有个名叫祢(mi,旧读ni)衡的著名文学家。他博学多才,善于论辨,写文章又快又好,只是相当自傲,好与人争斗。当时的名士孔融非常欣赏他,认为他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特地写了荐表,把他推荐给汉献帝。 在荐表中,孔融盛赞祢衡有 …
太守
公孙渊(?―238年),字文懿。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人。三国时辽东地方割据军阀。辽东太守公孙度之孙、左将军公孙康之子。 太和二年(228年),夺其叔公孙恭位,被魏明帝拜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后遣使南通孙权,孙权立其为燕王,并遣甲士万人携珍宝前往辽东,公孙渊害怕魏国讨伐,于是斩送吴使首至洛阳,明帝拜其大司马,封乐浪公。景初元年(237年),在击败前来讨伐的 …
吕范(?-228年),字子衡。汝南细阳(今安徽太和)人。 汉末三国时期东吴重臣。 吕范年轻为汝南县吏,后避难寿春,结识孙策。随孙策、孙权征伐四方,对稳定江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孙权将其比之于吴汉。官至前将军、假节、扬州牧,封南昌侯。 黄武七年(228年),拜大司马,印绶未下,吕范已病卒。孙权悲痛不已,遣使者追赠大司马印绶。孙权还都建业后,以太牢礼祭祀吕范。 …
何并,字子廉,东汉汝南郡平舆(今临泉)人。祖父因是享奉二千石的官吏而从平舆迁徙到平陵。起初并在郡内任职,而后做了大司空何武的掾官。何武深知并志存高远,节*端正,便推举他出任时局混*的长陵县令。经过何并的一番治理,长陵这个地方政通人和,治安平稳,达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程度。由于政绩卓著,被提升为陇西太守,后迁任颖川太守。治郡之时,敬士爱民,除击豪强,护卫良 …
孙贲(?―210年),字伯阳,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同母兄长孙羌之子 ,孙策和孙权的堂兄,东汉末年将领。 随叔起事 孙贲的父母早亡,弟弟孙辅还是个婴儿,孙贲自己独力抚养弟弟,兄弟俩的感情很深。孙贲起初担任过郡中的督邮、县长之职。中平三年(186年),孙贲的叔父孙坚在长沙举义兵起事,孙贲辞去官职跟随孙坚征战。 初平二年(191年,《三国志・孙破 …
王�M(yì)(276年―322年11月4日),字世将。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著名书法家、画家、文学家、音乐家,是王导、王敦的从弟、晋元帝司马睿的姨弟、“书圣”王羲之的叔父。 初仕晋惠帝为太傅掾,又转任参军。建武初年,擢升为辅国将军,封武陵县侯,历任尚书郎、散骑常侍、左卫将军等职。 永昌元年(322年),被叛*的王敦任命为平南将军、荆州刺史,世有 …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陆康是吴郡陆氏子弟,忠于东汉朝廷,有相当显著的政绩。 所在称之 陆康年轻时就有义烈之名。最早先受扬州刺史臧�F推举为茂才,然后出任高成县令(在今河北省盐山县一带)。由于高成县地处偏远,当地治安很*,每户人家都备有 ,而每次县令一到,首先就征发民力修建城墙。陆康到任后,将这些人遣散 …
田豫(171年-252年),字国让,渔阳雍奴(今天津市武清区东北)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初从刘备,因母亲年老回乡,后跟随公孙瓒,公孙瓒败亡,劝说鲜于辅加入曹*。曹*攻略河北时,田豫正式得到曹*任用,历任颖阴、郎陵令、弋阳太守等。 后来田豫常年镇守曹魏北疆,从征代郡乌桓、斩骨进、破轲比能,多有功勋;也曾参与对孙吴的作战,在成山斩*周贺,于新城击败孙权。官至太 …
1、任� [南北朝] 竟陵八友(460~508) 任�(460-508年),字彦升,小字阿堆,乐安郡博昌(今山东省寿光市)人 。南朝著名文学家,地理学家,藏书家,“竟陵八友”之一。幼而聪敏,早称神悟。初为奉朝请,举兖州秀才,拜太学博士。永明初,卫将军王俭引为丹阳主簿。梁武帝践阼,历黄门侍郎、吏部郎中,除御史中丞,转秘书监,出为义兴太守。为政清省,吏民便之。 …
廖化(?-264年),本名淳,字元俭,荆州襄阳郡中卢县(今湖北省襄阳市)人。三国时蜀汉将领。曾为关羽主簿,关羽败亡后归入孙吴,用诈死之计回归蜀汉,刘备授任为宜都郡太守。刘备去世后,为丞相参军,后为广武都督,迁阴平郡太守,多次参与蜀汉的北伐。官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蜀汉灭亡后,徙往洛阳,在中途病逝。廖化以果敢刚直著称,是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