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腔

唐喜成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唐喜成(1924~1993),河南省尉氏县人。10岁投长葛县万乐社科班学戏,未出科就在观众中赢得了"一拿三"(指旦角、生角、花脸)"响八县"称号。1956年参加河南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荣获演员一等奖。1958年和1959年,两次为毛泽东**和****郑州会议演出。他是河南最杰出的"二本腔"演员。自1958年开始,以演老生戏为主,在"三哭殿"中饰李世民,不仅 …

张志忠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张志忠(1909--1982),乳名锅锣,华县段村人。迷胡艺人。祖辈务农,家境贫寒。他自幼因受三叔支染,对迷胡非常喜爱,十一二岁即能唱出小段曲子。师张新彦、杨川祥、李庙义等迷胡老艺人,使演唱拭步提高。  为了谋生,张志忠跟随师傅杨川祥、李庙义等老搭班,常年奔波在外。他演出的节目总计100余个,如《二度梅》、《三娘教子》、《宋江投明》、《临潼山》、《赴会》、《 …

白玉霜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白玉霜(1907年-1942年),女,旦角。评剧表演艺术家,原名李桂珍,又名李慧敏。河北滦县人。莲花落艺人李景春之女。有评剧皇后之誉,白派艺术的创始人。20世纪30年代与刘翠霞、爱莲君、喜彩莲并称评剧“四大名旦”。  莲花落艺人李景春之女,生于1907年。白玉霜自幼随父亲唱戏走江湖,11岁学京韵大鼓,14岁改学评剧,演出于青岛、大连一带。后拜师孙凤鸣学习评剧 …

余三胜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余三胜(1802-1866年),原名开龙,字起云,今罗田九资河滥泥畈人。清嘉庆末年赴天津,加入“群雅轩”票房。道光初年入北京,隶“春台班”。至道光中朝,蜚声梨园。余精文墨,善口才,文武兼长,富于创新。在徽调汉剧合流形成京剧的过程中,首将汉调皮簧和徽调皮簧相结合,并吸收昆曲梆子的演唱特点,创作皮簧唱腔,又揉西皮、二簧、“花腔”为一体,创制二簧反调。在念白上,将 …

严凤英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严凤英(1930年4月13日-1968年4月8日),中国黄梅戏演员,乳名鸿六儿,曾用名黛峰,安徽桐城罗家岭人。严凤英十岁开始学唱黄梅调,为族人所不容,后跟随严云高学戏,取艺名凤英。1947年学唱京剧,后来又拜白云生为师学唱昆曲。1949年,安徽省为了发展黄梅戏,邀请严凤英回到安庆。在1952年上海举行的**次华东戏曲会演,严凤英以黄梅戏传统小戏《打猪草》和折 …

毕春芳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毕春芳,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1927年7月14日出生于浙江省鄞县。1948年参加袁雪芬领衔的雪声剧团,后转入范瑞娟、傅全香领衔的东山越艺社。2016年8月14日,毕春芳去世,享年90岁。,人物经历 1940年进上海鸿兴舞台科班学艺。1943年满师后,先后与邢竹琴、徐天红、王文娟、裘爱花,金艳芳等搭班。1946年参加徐天红组织的天红剧团。1948年参加雪声剧团 …

武俊英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武俊英,女,蒲剧旦角,祖籍山西省新绛,1956年5月出生于新绛县风光秀丽的三泉村,国家一级演员。自幼受喜爱戏曲的母亲影响,12岁便考入新绛县蒲剧团学艺,师承蒲剧名艺人筱兰香,演出了《红灯记》、《打金枝》、《白蛇传》等戏,受到观众喜爱和好评,1986年被调到运城市蒲剧团。, 武俊英 - 基本介绍 1956年5月,武俊英出生在新绛县三泉村。她从小就爱唱爱跳,上学 …

豫剧六大名旦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豫剧六大名旦:陈素真,常香玉、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桑振君。这六大名旦中陈素真是年龄最大、从事豫剧最早、成名最早的豫剧**。再者六大名旦中有五位都以唱为主,而陈素真则是边打边唱,边唱边舞,唱、念、做、打、舞综合运用,首创哑剧、豫剧混合运用,并把中国古典舞蹈融入豫剧中,她把只注重唱而不注重表演的土梆子(豫剧),变的舞蹈化、技巧化、形式美之先河,因此为中国豫剧 …

林锦屏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林锦屏著名粤剧演员,生于1947年,广东南海平洲人,出生于粤剧世家,从小受到艺术熏陶。1958年,她考入广东粤剧学校,接受正规、系统的戏曲训练,并且得到了很多艺术家的指点,林锦屏在唱腔上的突出表现是把粤剧优美的传统特色与科学的发声方法巧妙地揉为一体,不露痕迹。唱腔既吸收了'红腔'的吐字清晰,清脆响亮的特色,又有其姐林小群的委婉悠扬的韵味。林锦屏的表演艺术受林 …

李金泉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13岁入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为金字科学生。他嗓音脆亮,唱腔高亢苍劲,善于塑造人物,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因戏创腔、以腔唱情,为老旦行当开创新时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李金泉 - 简介 13岁入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为金字科学生,初学老生,后改老旦,受教于文亮臣、徐寿祺、孙甫亭、刘俊峰、时青山等,具有深厚的基本功。他学戏一年余,就以童年时期的高亮嗓音一鸣惊人。中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