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武王熊通(?--前690年),芈姓,熊氏,名通,春秋时期楚国的国君。�`冒之弟。熊仪之孙君,熊坎次子。熊旬之弟。《世本·居篇》云:“楚国惯例,继任国君“必伯实立”或“必长实立”。然熊通*其兄熊旬之子自立为楚国国君。武王奉行铁腕政策,敢作敢为,给楚国留下了清朗而安宁的江汉平原和一套初具规模的国家机器,楚国由此强盛。熊通在当时的楚国诸公子中是一位铁腕人物,做出 …
楚国
郑文公(?-前628年),姬姓,郑氏,名�d,郑厉公之子,春秋时期郑国第八位第十任国君,公元前672年-前628年在位,在位45年。公元前673年(郑厉公七年)五月,郑厉公去世,公子�d即位,是为郑文公。郑文公在位期间,曾数次摇摆依附于晋、楚两个大国之间。公元前628年(郑文公四十五年),郑文公去世,其子郑穆公即位。,人物简介人物简况 郑文公捷(?――前62 …
生卒年待考。春秋时期楚国宫廷艺人。以优伶为业,名孟,故得名。荆州人。从小善辩,擅长表演,常谈笑讽谏时事。,人物简介 生卒年待考。春秋时期 楚国宫廷艺人。以 优伶为业,名孟,故得名。 荆州人。从小善辩,擅长表演,常谈笑讽谏时事。原文与注释原文1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①。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②。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③,置之华屋之下④,席以 …
楚共王(前600年-前560年),出土楚国文献写作龚王,名熊审,楚庄王之子,时年幼,由重臣令尹(相当于丞相)子重专政,楚共王六年(前585年)发生“子仪之*”,大夫析公逃到晋国,成为谋士,这是“楚才晋用”的典故。, 楚共王 - 基本资料 在位起讫:公元前590年-公元前560年。 生卒年:公元前?-公元前560年。 出生地:上郢(今湖北宜城东南)。 立都:上 …
战国时期古地名,位于湖北秭归县三闾乐平里。又指楚国某地三个大姓家族的总称,爱国诗人屈原被贬后就曾任三闾大夫,掌柜三个大姓宗族的宗族事物。屈原曾任三闾大夫,因此,后世也用该名词也代指屈原。,基本介绍 三闾: sān lǘ 释 义:指屈原。 三闾是地名。 屈原:战国时代楚国人 出生地:湖北秭归县三闾乐平里 三闾大学的命名更耐人寻味:屈原曾任三闾大 …
晋文公(前671年 或前697年 -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 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骊姬之*时--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晋怀公而立。晋文公在位 …
专诸,生卒:(?-前515),亦称:转设诸,籍贯:春秋时吴国堂邑(今江苏六合县),吴公子光(即吴王阖闾)欲*王僚自立,伍子胥把他推荐给公子光。公元前515年,公子光乘吴内部空虚,与专诸密谋,以宴请吴王僚为名,藏匕首于鱼腹之中进献,当场刺*吴王僚,专诸也被吴王僚的侍卫*死。公子光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乃以专诸之子为卿。, 专诸 - 历史记载据《吴越春秋》记载 …
申氏,名包胥(约公元前540~公元前450),又称王孙包胥,生卒年待考。荆州监利新沟镇人。春秋时楚国大夫。原与伍子胥友善。楚平王七年(前522),伍子胥因父亲冤案逃离楚国,途遇申包胥道“我必覆楚”。申包胥答曰:“子能覆之,我必能兴之。”楚昭王十年(前506),吴王用伍子胥计破楚入郢。申包胥随昭王撤出辗转随国。后自请赴秦,求秦哀公出兵救楚。初未获允,乃七日不食 …
朱勾(?─前411年),别名越王州勾,或越王翁,是战国时期越国的君主,越王不寿之太子,*死父亲越王不寿自立为君。 朱勾是越王勾践之后国势最强、武功最为显赫的君王,墨子曰:“今天下好战之国,齐、晋、楚、越。……今以并国之故,四分天下而有之。”当时中原诸侯以齐、晋、楚、越等四国为强者。 前期越国和楚国为了争夺土地和霸权,双方矛盾不断加深,连年在长江发生舟战 …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过端午,吃粽子、划龙舟都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原本不姓屈,那姓什么? 司马迁曾在《屈原列传》中说:“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 “楚之同姓者也”也就是说屈原和楚国的王室是同一个姓。看过《芈月传》的朋友都知道,楚国王室都是姓“芈”的。 所以,屈原本不姓屈,应该姓芈。同样也是属于楚国王室分支的一支。屈原家族与楚国王室的 …